篇一:领导到政务大厅调研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视察报告
安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0-12-0111月22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室负责人到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就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视察组在县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朱安保的带领下,来到服务大厅,对办证窗口进行了查看和询问,了解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流程,最后,视察组一行听取了政务中心主任杨勇的情况汇报,朱安保主任对政务中心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政务中心的发展和建设提出来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县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情况
安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前身为安县行政服务中心,始建于2002年4月,2007年3月更名为安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在中心位于文化广场综合办公楼一楼,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中心管委会现有4人(编制5名),领导2人,中层干部2名。县政务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心以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坚持“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原则,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规范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效能显著提升。
通过把面向社会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集中起来,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窗口统一办公,配备首席代表和工作队伍,加大对窗口的授权力度,基本建立起了以窗口为主导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并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实行一条龙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办事程序,减少了审批环节,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行政效能。近几年群众办证办事方便了很多,群众对机关行政效能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近两年来,中心办件流程逐步科学优化,提速提效达30%—50%,中心共受理各类办件90156件,按时办结率达100%,现场办结率达95%,接待咨询
2万余人次。政务服务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
2、大力推进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环境不断创优。
(1)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逐步推进。2008年12月,安县政务服务中心被县委县府列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首个灾后加固扩建重装的单位,由县财政斥资加固扩建重装中心,并新置办公桌椅、群众座椅、空调、电脑、指纹考勤机、电子显示屏、音响、投影仪等办公设备设施,增设了群众休息处、饮水处、便民书写处等便民利民设施,完成了音视监控系统、电子监察系统、行政审批通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并按省、市标准要求,规范实现了场地外升立国旗,主要交通要道设立了交通指示牌、政务公告牌。设立窗口吊牌,首问责任岗,实现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办公场地功能布局日趋规范。
(2)行政审批、办事制度、政务服务标准化逐步完善。一是坚持实施项目办件“七公开”制度。即在服务“窗口”实行公开项目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
“七公开”阳光政务服务。二是推进办事制度标准化健全完善并深入贯彻执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政务公开制、去向留言制和绩效考评制等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我县灾后重建项目“绿色通道”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采取特别通道服务。2009年以来,全县并联审批共受理投资项目393个,投资总额
84.9亿元;四是逐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打造政务超市。着手将中介、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3)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安县政务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全县40个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进驻县政务中心大厅设窗口办公。其中,进驻行政审批单列窗口22个,行政审批综合窗口1个(含18个单位),公共服务窗口2个,银行1个,中心窗口共有工作人员70余人。18个乡镇基本建成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36个,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县的政务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4)监督管理严格、审批行为规范。除了政务中心严格监管外,县纪委监察局在中心设立了行政效能监察岗,通过现场和电子监察,以及对案件的查处等手段,基本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现象,遏制了“吃、拿、卡、要”的腐败行为,有效促进了各项审批工作的落实,提高了服务效能和质量。
二、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县政务服务中心在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进审批事项进入不到位。根据省、市、县各级文件规定:“凡行政许可项目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包括垂直管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必须进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但目前我县没有完全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把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我县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40个,保留的审批项目(含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522项,因此,应进入中心项目为522项,但是实际进中心的项目仅100多项,大多数部门存在明进暗不进的现象,很多项目看似进入中心,但实际上不能在中心受理,进入中心的单位和项目仍然不到位,特别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入率非常低,2010年1—11月份,设在政务服务中心的中行收费窗口共收210余万元,这和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度相差甚远,有的单位在窗口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却回原单位缴费,有的单位舍近求远,不在中心缴费窗口缴费,却到其他银行缴费,出现“前厂后店”现象。
(2)窗口部门审批事项授权不充分。根据各级文件要求,充分授权服务窗口,提高行政审批事项的窗口办结率,并要求受理权、审核
权、协调处置权、办理结果送达权、应诉代理权的授权率应达到100%,多数部门没有按要求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虽然在中心设置了服务窗口,配备了工作人员,明确了首席代表,单位与首席代表签订了授权书,但没有按照要求统一授予服务窗口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权,窗口无权无责,仍然存在着“只挂号、不看病”或“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现象。
(3)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不安心。由于政务中心经费紧张,管理窗口工作人员无激励机制、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加之一些进驻单位对窗口认识和重视不够,没有选派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同志进入窗口,有的甚至是随便派个工作人员去“凑数”或“值班”,加上又没有充分授权,以至到窗口工作的同志认为自己被边缘化了,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此外,由于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上下班按指纹,办事追责,视频的全天候监控等,造成工作人员有压力感,一些工作人员有怨气,工作不安心,得过且过,甚至互相推诿,无上进心。
(4)机构设置、岗位编制、领导职数、工作经费等不能满足当前政务服务中心的延伸发展和管理需要。目前中心编制只有5人,领导职数2人,内设机构只设有综合股和督察股。工作经费只有在编的4人的人头经费,窗口单位人员的经费在原单位,服务中心的经费远远不足。按照省、市关于各地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县政务服务中心目前有了很大程度的延伸发展:一是电子政务服务网络系统基本形成;二是建筑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和中介服务机构要求必须进驻中心;三是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级代办服务点逐步建立。由于中心的延伸发展,中心目前机构设置、岗位编制、领导职数以及运行经费等不能满足当前政务服务中心的延伸发展和管理需要。因为管理模式层次不清,手段欠力,运行经费不足,难以实现机关行政高效管理。
三、加强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1)深化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领导。政务服务中心是推进政务公开,服务企业和方便群众办事、规范行政权
力运行的重要平台,具有服务优质、规范高效、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的特点,是展示政府良好形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防治腐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在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办公场地、运行经费等方面切实予以保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政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从“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本部门、本系统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建设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选好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办理,加强组织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明确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代表县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监督县级政府所属部门、机构的政务服务工作,且协调指导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工作。要按照《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规范》和《行政许可法》赋予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负责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申办条件、申报资料、办理环节、承诺时限的设定审查和优化工作,负责督促检查“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情况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中心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和督促检查政务公开工作等职能。切实解决好进场不彻底、授权不到位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强化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职能、理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体制的措施办法,改变中心目前的管理无职能、协调无手段、督促无效果的尴尬局面。
(3)整合资源,进一步强化机构设置。安县政务服务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审批与收费、信息与咨询、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是全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又是同级政府政务服务工作的管理机构。随着政务服务中心的延伸发展,中心机构设置需进一步强化,人员编制应适当增加。一是中心领导机构设置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心现设有党工委和管委会,根据纪检机构、人员的配置要求,可增设纪工委,以有利于加强中心各项工作的领导和
管理;二是内设机构应适当增加。结合全县机构改革整合现有的机构人员,可以增加网管股、中介机构及公共服务管理股、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管理股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三是根据(绵委办发[2009]35号)文件要求:“对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源(资产)‘招拍挂’等活动,政务服务中心应当做好现场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移交有关机关依法处理。”为此,安县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可下设事业单位:安县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并赋予相应管理职能。四是按照省、市关于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开通96196政务服务热线,为此应增设96196服务台。
(4)增加经费,保证政务中心正常运转。为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不断发展,保证中心工作高效运转,可以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同时,县财政应适当增加政务中心的预算经费,适当增加窗口人员的补贴,窗口工作人员的党团组织关系、人头办公经费等应转入政务服务中心,从而解决中心日常运行经费不足、不好管理的问题。
(5)强化监督,进一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县监察局、编委、法制办、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目督办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各职能部门推进集中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一把手”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不愿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不按规定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或者行政审批项目存在“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的部门,要根据《四川省行政审批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应严肃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行政责任。通过多部门的监督,大张旗鼓地营造“应进必进”的氛围,彻底打消个别部门领导“应进未进”的侥幸心理,消除“官”念特权思想,消除只顾部门利益甚至为了部门利益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的不良作风,从而杜绝政府部门之间行政许可事项互设前置问题制造人为障碍的现象,从而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快形成由部门行政许可服务到“统一窗口受理、统一协调办理、统一送达结果”的行政审批格局。
(安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篇二:领导到政务大厅调研
中等城市核心期刊时局CURRENTEVENTS·特别报道·责任编辑丨何玉梅县长进大厅为民办实事文丨■记者陈玉兰“感谢县领导,亲自过问我们老百姓的事,还立马就解决了”。5月14日,在桐梓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以下简称大厅),来自娄山街道工农村的退伍军人令狐昌碧满心欢喜地说。原来,因为眼睛受伤,令狐昌碧到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了解退伍军人的相关政策优惠,当天在大厅“坐班”的副县长、县公安局长曾润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令狐昌碧办理所需业务,这让令狐昌碧感动又感激。令狐昌碧有所不知的是,县领导到窗口为民办实事,这是在积极践行桐梓县今年1月推出的政务新举措——“县长进大厅”。一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切实解决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和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1月起。桐梓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大力开展“县长进大厅”活动,每月至少有一位县领导到政务服务大厅进行现场办公,在一线发现问题、调研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搭建干群“连心桥”,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成本最低、政务服务最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的营商环境新高地。2月3日,为更好地推进实施“县长进大厅”,桐梓县委副书记、县长龙斌来到县营商环境建设局调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座谈。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他现场调研各进驻窗口运行情况,详细了解本县“全省通办、跨省联办”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具体问题进行逐一指导。调研中,龙斌在一楼“县长进大厅”窗口与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亲切谈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并现场要求相关部门按时办实办结。他要求“县长进大厅”活动必须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助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政府履职能力。要持续扩展“全省通办、跨省联办”清单,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堵点、痛点、难点,切实打破地区壁垒,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在龙斌进大厅之后,相关县级领导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表,先后到大厅“县长值守席”坐班。2月19日,常务副县长张俊进驻大厅,现场调研民政、人社、公安、住建、自然资源局等窗口业务办理情况,并就具体问题进行逐一指导。在“县长值守席”上,他接到群众李某反映“在外务工的桐梓人‘新生儿参保’困难”,便立即拨打电话与相关部门沟通、处理,并将群众反应情况记录在册。张俊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凡是让老百姓办事来回跑路的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全力把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工作做到位。4月29日,副县长杜仲到县政务大厅坐班,了解到属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的市政公共服务“通信报装业务及验收、有线数字电视网络FTTH用户新装工程”等业务没有进驻政务大厅进行受理和办结,致使很多企业反映在办理涉及移动、电信、联通相关通信业务时出现“不知道在哪儿去申报、不知道找谁办理、不知道怎么办理、办理中的问题不知道向谁反映问题”等。杜仲随后召开“关于通信报装及验收问题”工作座谈会,要求有关部门共设一个公用服务窗口,由3家公司安排人在政务大厅轮流坐班,收集、受理和办结相关便民服务事项。“就想跟公安局领导当面反映问题,今天遇对了”。5月14日清晨,当副县长、县公安局长曾润强坐在“县长进大厅”值班席上后,前来办事的群众高兴地说。当天,曾润强通过坐班了解到,办事群众来大厅寻求法律咨询和援助时,没有相应窗口可咨询。于是他要求县司法局牵头,将公证处和法律援助进驻大厅,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等服务。他还要求退役军人事务局把办证、换证等业务进驻大厅窗口。当日,家住桐梓县海校街道杨柳坪村烂坝子组的村民陈某反映,县殡仪馆凌晨燃放电子礼炮,噪音扰民。曾润强立即责成承办单位县民政局对此事进行办理。很快,县民政局积极作为……而县政务38Z"Magazine丨2021丨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桐梓县服务中心大厅服务大厅也很快增设了法律咨询援助窗口,接待群众咨询及办理相关业务。如今该窗口已成为热门窗口,咨询者不断。截至发稿前,“县长进大厅”活动已有5位县级领导进大厅坐班,办实事,破难题,共收集问题68个,现场转办54个,现场解决问题14个。二桐梓县营商环境局相关领导介绍说,为开启服务直通车,全面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2020年开始实施“局长进(大厅)窗口”机制,承担审批服务及公共服务事项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每月不少于1天和分管领导每周不少于1天的“进窗口”值守。今年又实施‘县长进大厅’活动,进一步推动高质量营商环境建设。为齐头并进做好这两项工作,桐梓县“建机制、强队伍”。设置“县长值守席”“局长值守席”标识牌,严格实行本人实名实时签到、签退。建立值守台账,并对进驻人员出勤情况、工作记录、群众评价等情况进行全面量化评估,确保机制运行常态化。还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将“县长进大厅”的时间安排及时公开公示,便于办事企业和群众及时了解该项工作,促使“县长进大厅”活动取得最佳实效。“县长进大厅”为民服务零距离,察民情、访民意,亮出服务“身份牌”。按照“一线发现问题、一线研究问题、一线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就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集中审批服务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服务一线开展针对性的政策解读、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意见建议,切实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自“县长进大厅”“局长进窗口”活动开展以来,桐梓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已进驻单位44个,进驻人员163个,进驻事项1650项,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告知、一窗通办、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桐梓县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县长进大厅、局长进窗口”的推进,还将推进实现各乡(镇)长和各街道办事处主任在各自乡镇(街道)办事大厅轮流进驻制度,形成县政府各分管县长带头,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班子成员全面参与推进,零距离了解企业群众合理诉求,化解“疑难杂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发展的工作格局。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