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欣志
防治慢病需做到4个“早”
早想到 任何人均具有患慢病的可能,因此大家需要有意识地防治慢病,尤其是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有三高家族史的患者、有恶性肿瘤病史者,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者以及肥胖、吸烟、大量饮酒者。
早发现 任何疾病都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大家需要在慢病防治中形成“早发现,早治疗”意识,而早发现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定期健康体检,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是最常见与发生率最高的慢病,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等慢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家应每年至少查1次血压、血脂和血糖。除此之外,存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肝胆胰恶性肿瘤家族史者需要每年进行相关癌症筛查;
(2)警惕心脑血管病早期信号,大部分慢病的发生均有迹可循,因此大家如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气短、胸痛、胸部不舒服,胸口沉重如有大石压迫、心悸或心跳不规则、耳鸣或听力下降、头昏、头晕、焦虑不安、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或终日乏力、衣物和鞋子突然变紧等情况需要警惕心脑血管病,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
(3)警惕恶性肿瘤早期信号,如若存在久治不愈的非外伤性溃疡、非正常的出血及分泌物、进食后的异物感、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和消瘦而原因不明者等则应警惕恶性肿瘤,建议及时开展恶性肿瘤筛查;
(4)警惕糖尿病早期信号,容易口渴、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迅速减轻、皮肤上易长“疖子”或其他化脓性炎症、外阴瘙痒或皮肤瘙痒、视力减退或看东西模糊不清等均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一旦有上述症状出现应做好血糖监测。
早诊治 慢病虽然多数无法根治,但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就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对于已经确诊为相关慢病的患者应科学就医,及时就诊。
早达标 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一旦出现异常会增加慢病发生风险,因此控制各项健康指标是防治慢病的关键。体温、心跳、呼吸、体重指数、血压、血糖、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标准值分别为36~37℃、60~100次/min、16~20次/min、18.5~24.0kg/m2、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4.4~6.1mmol/L、<5.2mmol/L、<1.7mmol/L、<3.4mmol/L、<1.0mmol/L。
预防慢病有4个“学会”
学会睡觉 睡眠质量差或经常熬夜不睡的人易出现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内分泌异常以及情绪异常等问题,使自身健康出现问题,进而增加慢病的发生风险。此外,站在大脑、心脏、肝胆、消化系统、肺脏及呼吸系统、肾脏角度而言,睡不好会增加脑梗风险,引起心脏病,诱发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引起脾胃虚弱和各类肠胃病,导致肝阴亏损,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肾衰竭、不孕不育等疾病。中医也指出养生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基于此,大家要想远离慢病,首先需要学会睡觉。睡眠的最佳时间为10~11点,因为在11点以后人体胆气开始升发,血流注在胆经,是人体造血的时间,同时也是血流注在肝经的时间,这个时候肝就要藏血了,因此按时睡觉是养血补血的第一步。按时睡觉的同时也要早起,一般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之前起床,因为人在寅时(3~5点)肺经旺的时候起床,能够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顺应阳气的舒长,来完成新陈代谢,肃降浊气,使肺气清。大家要想做到早睡早起,应掌握睡前“11忌”,即忌睡前思绪万千、忌睡前说话、忌睡前看电视、玩手机、看书、忌睡时开灯、忌饮酒饱食、忌蒙面睡、忌头朝北睡、忌当风而睡、忌开口呼吸、忌睡中憋尿忍遍、忌贪睡懒觉。
学会吃饭 一日三餐的时间要有规律,不能早一顿,晚一顿;
膳食要多样化,营养要充足且平衡合理;
养成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吃饭时应细嚼慢咽,切勿狼吞虎咽;
主食限量,多吃蔬菜,少盐,少糖,少快餐;
不能吃得太饱,八分饱即可;
禁止饭后的剧烈运动。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5%~30%、35%~40%、30%~35%,如果正餐吃不完,可分出5%~10%做小加餐。综上而言,大家要想预防慢病要谨记“杂食为优,偏食为忌;
粗食为好,淡食为利;
暴食为害,慢食为宜;
鲜食为妙,过食为弊”。
学会运动 长期久坐少动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远离慢病,动起来很重要。站在职业人群角度,总结以下几点科学的运动小贴士:(1)保持正确坐姿,上班族尤其是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的人群需要时时保持颈、胸、腰挺直,避免耸肩、弓背,确保手臂、腰部有扶托,双脚着地;
(2)久坐时开展轻运动,办公时可以有意识地踮脚尖、单抬腿、勾脚背、旋转双脚等;
(3)多伸展舒缓肌肉紧张,可以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尽量向前后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缓慢而轻柔,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拉伸幅度,使颈椎各个关节的肌肉疲劳得到缓解;
(4)抓住休息时间多锻炼,节假日时应选择有氧跳操、游泳、羽毛球、网球等多种形式进行锻炼;
(5)利用通勤多运动,部分上班族真的挤不出时间运动,可尝试改变出行方式,如每周主动少驾车,骑自行车或走路上班都可增加身体活动量,又如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时可提前一站下车等。
学会放松 对于成年人而言,因生活与工作等压力影响,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对于学生而言,因学习、升学等压力影响,也存在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人们一旦出现且长期陷入负面情绪中,会出现各种疾病,慢病也会“找上门来”,因此大家应学会放松,学会情绪调节,让自己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体可参考以下方式:(1)瑜伽、八段锦、气功、静坐均是释放压力的有效方法,大家可以选择一项运动坚持下去;
(2)按摩,大家可以定期接受按摩,通过缓解身体上的疲劳来减轻精神上的压力;
(3)肌肉放松法,重复以下动作,可有效放松肌肉,即坐下→闭眼→持续吸气6秒钟→适当收缩肌肉→再慢慢呼出废气→有节奏地呼吸20秒,连续做3分钟。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有增无减,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引发慢性病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年龄等不可改变因素,主要原因是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而这些因素是可防可控的,因此大家只要做好自我管理就可以防止慢性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学会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糖尿病知识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年3期)2022-05-10糖尿病知识问答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糖尿病知识问答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学会分享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期)2018-06-22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猪的血糖与健康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16年5期)2016-12-01学会分享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11期)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