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思政课的调查方案(2篇)

篇一:大学思政课的调查方案

  

  国开思政课程《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国开思政课程《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调研目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运用课程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通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素养,更好服务于自身工作。

  二、调研内容

  学生根据现有所学理论知识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既可在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内开展调研,也可以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自行确定调研课题,以便更加有效的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研课题根据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选题分别如下:

  (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调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参观纪念场馆、观看陈列展览、瞻仰历史遗址、寻访革命先烈、聆听“五老”讲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一系列方式,调研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现状,探讨行之有效地思政教育途径,深入教育和积极引导青少年爱国、爱党、爱社会,肩负时代使命,敢于担当,建设美好中国。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特点,分析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写出调研报告。

  3、所在家乡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的调研,了解青少年精神生活基本情况,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敢于担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4、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模式调研。江西革命老区在国家支持和自身努力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提高,但仍居全国较后水平。通过对生产生活条件、产业结构、教育卫生、地方财力、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入调研,为老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面临挑战调查。对自己所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可采取查看文献、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或选择当地一个或两个有的村庄开展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亦可对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变化、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城乡结合部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治安问题、征地款项的发放使用、劳动力安置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以你的家乡为例,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面貌及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建国70周年社会变迁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3、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调查,了解、分析当地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状况,分析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思考对策。

  4、结合所在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可以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随机形式在你所选乡村或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状况、党内民主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和社区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及存在问题。

  三、调研要求

  1、所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2、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选题列出调查计划书(包括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及时间安排),作好调查笔记。

  3、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调查报告字数3000字左右。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四、组织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以5人为宜)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明

  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每人独立提交调查报告

  五、成绩考核

  社会实践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为三档,评分标准如下:

  a档:80~100:全面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选题适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实践方法正确,实践计划设计合理,实践记录完整;调查报告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2500字。

  b档:60~79:能够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选题适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实践方法比较正确,实践计划设计比较合理,实践记录比较完整;调查报告语言比较准确;叙述比较清楚;资料数据比较可靠;结论有一定说服力,字数不少于2500字。

  c档:60分以下:基本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调查报告不能达到要求。

篇二:大学思政课的调查方案

  

  思政元素进课堂调查方案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高校思政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进课堂情况,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知和评价,为进一步优化思政课程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

  1.了解高校思政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进课堂情况,包括思政元素的种类、进课堂的方式和形式等。

  2.探究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3.分析思政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提高思政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4.

  为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主要对象为高校学生和思政课程教师。其中,学生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涵盖各个学院和专业的学生;教师调查对象包括思政课程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

  二、调查内容

  1.思政元素进课堂情况

  (1)思政元素的种类:调查思政课程中进课堂的思政元素种类,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精神、道德规范等。

  (2)思政元素的进课堂方式和形式:调查思政课程中思政元素进课堂的方式和形式,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

  2.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知和评价

  (1)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调查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包括思政课程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实用性:调查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的评价,包括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适应性等方面。

  (3)教师授课水平:调查学生对思政课程教师授课水平的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

  3.思政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政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学生和教师对思政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2)思政课程的不足:调查学生和教师对思政课程的不足,包括思政元素进课堂的不足、课程内容的不足、教师授课水平的不足等方面。

  4.改进和优化思政课程的建议

  (1)改进思政课程的建议:调查学生和教师对思政课程的改进建议,包括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2)优化思政课程的建议:调查学生和教师对思政课程的优化建议,包括思政元素进课堂的优化、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师授课水平的优化等方面。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进行,访谈主要针对思政课程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

  四、调查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和内容,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2.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知和评价。

  3.进行访谈,了解思政课程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对思政课程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改进和优化思政课程的建议。

  5.撰写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调查结果。

推荐访问:大学思政课的调查方案 调查 方案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