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做一个有思想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范文推荐)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1  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做一个有思想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做一个有思想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范文推荐)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1

  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在工作中讲求科学性、方向性,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不足,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处于教育研究之外的被动执行者、盲目模仿者较多,而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身职业职责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较少;循例执教,习惯于操作训练,满足于传统教化的较多,而以职业心态认识生命价值、体验存在意义、享受创造快乐的较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习,对现代教育思想、教改趋势、教育理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懂得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崇高、富有激情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人生,从学生方面看,也可促进其素质提高,使学生既有人格魅力、又有社会竞争力、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创新的“智慧之生”。

  二、 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曾在一座学校看到过这样一条标语:“如果学生进来时是问号,出去时是句号,您的教育就失败了。”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能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参与和积极表达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具备质疑和评判的能力、对外部精彩的世界感到新鲜好奇,有探究的欲望,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留下思考的轨迹,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及身边的人和事有深刻的感受,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的热切渴望,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实施智慧之教,培养智慧之生

  过去人们总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来说,已经非常陈旧,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要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生的力量,帮助挖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之泉。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复制知识的机器,要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观念,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有宽广的心胸,用真诚细腻的心去给每个孩子树立自信,促使每个孩子不断进步。我想,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智慧的头脑、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不断思考、实践、产生更大的智慧,才能教出有智慧的学生,我们要为之不断努力。

  总之,教育,应该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2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1)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3篇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1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我看到别人改写的美国作家黛安E.著作《儿童世界》的一段话,感觉特别能达到我理想的课堂境界,借用来作为结束语,我要力争:

  让学生在宽容的生活中,学会大度;

  让学生在鼓励的环境中,学会自信;

  让学生在赞扬的生活中,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让学生在公*的生活中,学会正义;

  让学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学会信任他人;

  让学生在赞许的环境中,学会自爱。

  让我们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师生和睦,工作高兴;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吧!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2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3

  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在工作中讲求科学性、方向性,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不足,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处于教育研究之外的被动执行者、盲目模仿者较多,而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身职业职责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较少;循例执教,习惯于操作训练,满足于传统教化的较多,而以职业心态认识生命价值、体验存在意义、享受创造快乐的较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习,对现代教育思想、教改趋势、教育理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懂得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崇高、富有激情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人生,从学生方面看,也可促进其素质提高,使学生既有人格魅力、又有社会竞争力、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创新的“智慧之生”。

  二、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曾在一座学校看到过这样一条标语:“如果学生进来时是问号,出去时是句号,您的教育就失败了。”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能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参与和积极表达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具备质疑和评判的能力、对外部精彩的世界感到新鲜好奇,有探究的欲望,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留下思考的轨迹,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及身边的人和事有深刻的感受,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的热切渴望,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实施智慧之教,培养智慧之生

  过去人们总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来说,已经非常陈旧,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要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生的力量,帮助挖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之泉。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复制知识的机器,要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观念,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有宽广的心胸,用真诚细腻的心去给每个孩子树立自信,促使每个孩子不断进步。我想,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智慧的头脑、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不断思考、实践、产生更大的智慧,才能教出有智慧的学生,我们要为之不断努力。

  总之,教育,应该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2)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初中读后感3篇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初中读后感1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我看到别人改写的美国作家黛安E、著作《儿童世界》的一段话,感觉特别能达到我理想的课堂境界,借用来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束语,我要力争:

  让学生在宽容的生活中,学会大度;

  让学生在鼓励的环境中,学会自信;

  让学生在赞扬的生活中,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让学生在公*的生活中,学会正义;

  让学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学会信任他人;

  让学生在赞许的环境中,学会自爱。

  让我们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师生和睦,工作高兴;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吧!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初中读后感2

  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在工作中讲求科学性、方向性,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不足,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处于教育研究之外的被动执行者、盲目模仿者较多,而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身职业职责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较少;循例执教,习惯于操作训练,满足于传统教化的较多,而以职业心态认识生命价值、体验存在意义、享受创造快乐的较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习,对现代教育思想、教改趋势、教育理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懂得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崇高、富有激情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人生,从学生方面看,也可促进其素质提高,使学生既有人格魅力、又有社会竞争力、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创新的“智慧之生”。

  二、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曾在一座学校看到过这样一条标语:“如果学生进来时是问号,出去时是句号,您的教育就失败了。”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能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参与和积极表达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具备质疑和评判的能力、对外部精彩的世界感到新鲜好奇,有探究的欲望,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留下思考的轨迹,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及身边的人和事有深刻的感受,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的热切渴望,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实施智慧之教,培养智慧之生

  过去人们总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来说,已经非常陈旧,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要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生的力量,帮助挖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之泉。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复制知识的机器,要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观念,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有宽广的心胸,用真诚细腻的心去给每个孩子树立自信,促使每个孩子不断进步。我想,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智慧的头脑、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不断思考、实践、产生更大的智慧,才能教出有智慧的学生,我们要为之不断努力。

  总之,教育,应该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初中读后感3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思想,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涉及到教师的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等方面,但最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

  但不少人却不能接受这常识——至少不能全部接受,在他们看来,“思想”是伟人们的事,一般的老百姓“想”那么多干什么?教育者同时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因为教育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我们面对莘莘学子,总是一本正经地要求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但我们自己恐怕还懒得思考,不会思考,甚至不敢思考,想想真有些汗颜。在这一点上,思考者可能经常被误解和责备。朋友、同事、领导包括家人会说“太认真了,一点点事情都要去琢磨”,会问“累不累啊”……的确,面对许多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许多“天经地义”的结论前,如果常常喜欢“认真”,喜欢“钻牛角尖”,能被大家认同的恐怕为数不多。但我始终认为,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如果我们成天忙于应付补课、编资料而使自己成为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的“教书匠”,除了积累一肚子的考试经验外,什么也不会留下,总是让人觉得有种强烈的悲剧色彩,默默无闻工作到死的老黄牛,艰难困顿中顽强支撑的个人英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育献身者,这样成功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惋惜,也促人警醒和思考。要知道,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邯郸学步,跟着潮流,毫无主见,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看路,是根本无法胜任“素质教育”重任的。

  有人也许会说:“有党的教育方针指引方向,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决策,还需要我们操心吗?”无疑,党的教育方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指南,但这一切决不能取代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富有个性的思考和充满创造性的探索。任何“最高指示”都不能取代任何一位教师的大脑,怎么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每一位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在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正需要我们独立思考。面对如火如荼课程改革,本身就是观念的更新。一个教师,应时常思考:我的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它的新客船?倘若脑子里总认为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那恐怕还是“涛声依旧”了。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放之古今而皆准的真理,任何在当时看来是无比英明的教育理论也不可能是“绝对真理”,也需要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教育实践的主体正是千千万万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通教育者。像这样有思想的教育家很多,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以及当今的斯霞、于漪、魏书生等,正因为他们的思考与实践,才成就了那高山仰止的教育思想,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或许,我们现在甚至永远也无法达到他们那种光芒四射的境界,不会与日月同光,但我们应该坚信,有一定的思想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抹上一丝亮点: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也没有,那我们这根“蜡烛”能否照亮别人,可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有思想的教师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担负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还应该把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教给我们的学生。然而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封建专制文化的残余至今还存在于我们不少教育者的头脑中。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磨灭学生的思想锋芒……这表现在某些课堂上,便是不但没有师生*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惟师是从的专制色彩。结果是学生主体人格的失落,思想贫乏,语言干瘪,思维僵化,惟师(或惟书)是从。学生长期受这种教育,往往思维懒惰,从来不愿也不会有自己的思考,更不用说怀疑和质疑书本、师长了。应该说,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来说,教师一般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应该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教会学生思考,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为我们国家的未来造就民族振兴的栋梁。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便是怀疑精神。从人类文明史上看,怀疑是创造的起跑线,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起码的思考能力和怀疑勇气,甚至连对老师说“不”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未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更无力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这将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做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没有创新的意识与行动,只会空想,其实对教育实践没有多少益处。我们的教育当然需要思想家、理论家,但是我们不能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挂在空中,我们脚下是现实的土壤,头顶是理想的天空,我们需要怀揣抱负,行走在这片深情钟爱的土地上。我是一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师的素养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充满时代特色,要追求小说家的言谈,诗人的豪情,演说家的风度,演员的表演技巧,哲学家的睿智,政治家的精明等一切能震撼人的心灵和品质。

  做有思想的教师,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能时常地反思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极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那份责任,还是压根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应有那份责任。如果是前者,说明我们对职业准则的放弃;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躬自省的勇气恐怕是必不可少的。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还做得很不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当然不是放纵自己,胡思乱想,标新立异,以偏激为深刻,以逆反为新颖。而是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大前提下,弘扬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张扬个性,尊重心灵,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膜拜圣贤的思想牢笼,冲破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更不是提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者成为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的人;或者成为眼高手低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或者成为一个令人不快的“潜在的持不同政见者”;或者成为整天只知道琢磨他人的人。况且,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果只会空想,那恐怕连饭碗也难保。这,需另当别论。

  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看,这还要取决于自己心中的上帝是谁。我深切地感受到,思考少了,于学生不利;思考多了,于自己不利。但是,人因思想而伟大,世界因思想之林的存在而生机勃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我的绝大多数学生也是普通的人。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每一位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滚滚而来的红尘,滔滔不绝的名利,面对这样的社会,教育是一块静静的乐园,乐园中的你我,应该是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来,让我们共同去营造,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对于*教育,也许我们不能决定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和呐喊。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3)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菁选5篇)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1

  几年前学校推荐时读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今年市名师工作室推荐书目中正好也有此书,重又拾起细细品味,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书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被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给我带来清新与乐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阐述,一句句充满深情的话语所吸引,它给我启迪,给我震撼,也给我展现出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伟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现代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在我看到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虽然精神可佳,但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前几日听到六职专任老师自喻“我是一名教师,我不想做蜡烛,要做一棵参天大树”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充实与愉悦。完美的心态,必定由此而生。书中也提到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教师的职业生命中应该除了学生,还有自己。教师要有理性,尽最大可能设计出“课堂四十分钟分分都是精华”的教案,授课力尽详细,简洁,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作为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竞争的时代。我们教师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爱心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开展教育教学。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师”自居,对于读书,学*认为自己过了最佳年龄,只要做好自己份内与本职的工作就好。读了郭老师的书,反思自己从教二十载,明白一个人资历并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对我来讲更应时时刻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人生,思想观念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追求科学从教、求真务实。

  我看到别人改写的美国作家黛安E.著作《儿童世界》的一段话,感觉特别能达到我理想的课堂境界,借用来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束语,我要力争:

  让学生在宽容的生活中,学会大度;

  让学生在鼓励的环境中,学会自信;

  让学生在赞扬的生活中,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让学生在公*的生活中,学会正义;

  让学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学会信任他人;

  让学生在赞许的环境中,学会自爱。

  让我们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师生和睦,工作高兴;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吧!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2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题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思想,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涉及到教师的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等方面,但最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

  但不少人却不能接受这常识——至少不能全部接受,在他们看来,“思想”是伟人们的事,一般的老百姓“想”那么多干什么?教育者同时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因为教育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我们面对莘莘学子,总是一本正经地要求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但我们自己恐怕还懒得思考,不会思考,甚至不敢思考,想想真有些汗颜。在这一点上,思考者可能经常被误解和责备。朋友、同事、领导包括家人会说“太认真了,一点点事情都要去琢磨”,会问“累不累啊”……的确,面对许多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许多“天经地义”的结论前,如果常常喜欢“认真”,喜欢“钻牛角尖”,能被大家认同的恐怕为数不多。但我始终认为,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如果我们成天忙于应付补课、编资料而使自己成为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的“教书匠”,除了积累一肚子的考试经验外,什么也不会留下,总是让人觉得有种强烈的悲剧色彩,默默无闻工作到死的老黄牛,艰难困顿中顽强支撑的个人英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育献身者,这样成功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惋惜,也促人警醒和思考。要知道,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邯郸学步,跟着潮流,毫无主见,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看路,是根本无法胜任“素质教育”重任的。

  有人也许会说:“有党的教育方针指引方向,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决策,还需要我们操心吗?”无疑,党的教育方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指南,但这一切决不能取代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富有个性的思考和充满创造性的探索。任何“最高指示”都不能取代任何一位教师的大脑,怎么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每一位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在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正需要我们独立思考。面对如火如荼课程改革,本身就是观念的更新。一个教师,应时常思考:我的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它的新客船?倘若脑子里总认为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那恐怕还是“涛声依旧”了。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放之古今而皆准的真理,任何在当时看来是无比英明的教育理论也不可能是“绝对真理”,也需要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教育实践的主体正是千千万万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通教育者。像这样有思想的教育家很多,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以及当今的斯霞、于漪、魏书生等,正因为他们的思考与实践,才成就了那高山仰止的教育思想,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或许,我们现在甚至永远也无法达到他们那种光芒四射的境界,不会与日月同光,但我们应该坚信,有一定的思想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抹上一丝亮点: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也没有,那我们这根“蜡烛”能否照亮别人,可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有思想的教师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担负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还应该把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教给我们的学生。然而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封建专制文化的残余至今还存在于我们不少教育者的头脑中。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磨灭学生的思想锋芒……这表现在某些课堂上,便是不但没有师生*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惟师是从的专制色彩。结果是学生主体人格的失落,思想贫乏,语言干瘪,思维僵化,惟师(或惟书)是从。学生长期受这种教育,往往思维懒惰,从来不愿也不会有自己的思考,更不用说怀疑和质疑书本、师长了。应该说,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来说,教师一般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应该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教会学生思考,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为我们国家的未来造就民族振兴的栋梁。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便是怀疑精神。从人类文明史上看,怀疑是创造的起跑线,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起码的思考能力和怀疑勇气,甚至连对老师说“不”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未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更无力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这将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做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没有创新的意识与行动,只会空想,其实对教育实践没有多少益处。我们的教育当然需要思想家、理论家,但是我们不能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挂在空中,我们脚下是现实的土壤,头顶是理想的天空,我们需要怀揣抱负,行走在这片深情钟爱的土地上。我是一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师的素养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充满时代特色,要追求小说家的言谈,诗人的"豪情,演说家的风度,演员的表演技巧,哲学家的睿智,政治家的精明等一切能震撼人的心灵和品质。

  做有思想的教师,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能时常地反思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极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那份责任,还是压根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应有那份责任。如果是前者,说明我们对职业准则的放弃;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躬自省的勇气恐怕是必不可少的。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还做得很不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当然不是放纵自己,胡思乱想,标新立异,以偏激为深刻,以逆反为新颖。而是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大前提下,弘扬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张扬个性,尊重心灵,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膜拜圣贤的思想牢笼,冲破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更不是提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者成为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的人;或者成为眼高手低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或者成为一个令人不快的“潜在的持不同政见者”;或者成为整天只知道琢磨他人的人。况且,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果只会空想,那恐怕连饭碗也难保。这,需另当别论。

  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看,这还要取决于自己心中的上帝是谁。我深切地感受到,思考少了,于学生不利;思考多了,于自己不利。但是,人因思想而伟大,世界因思想之林的存在而生机勃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我的绝大多数学生也是普通的人。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每一位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滚滚而来的红尘,滔滔不绝的名利,面对这样的社会,教育是一块静静的乐园,乐园中的你我,应该是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来,让我们共同去营造,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对于*教育,也许我们不能决定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和呐喊。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3

  最近在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从这本书里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书,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因为“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样处理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每处理一件事以后要形成文字备份。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其次,要多读书。我认为会写文章的人必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读书,恐怕再好的感触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记读书。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会让人睿智,读书能让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读书能帮助你教学,能让你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所以,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可以把读书做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有思想的教师必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风。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4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题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思想,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涉及到教师的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等方面,但最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

  但不少人却不能接受这常识——至少不能全部接受,在他们看来,“思想”是伟人们的事,一般的老百姓“想”那么多干什么?教育者同时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因为教育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我们面对莘莘学子,总是一本正经地要求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但我们自己恐怕还懒得思考,不会思考,甚至不敢思考,想想真有些汗颜。在这一点上,思考者可能经常被误解和责备。朋友、同事、领导包括家人会说“太认真了,一点点事情都要去琢磨”,会问“累不累啊”……的确,面对许多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许多“天经地义”的结论前,如果常常喜欢“认真”,喜欢“钻牛角尖”,能被大家认同的恐怕为数不多。但我始终认为,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

如果我们成天忙于应付补课、编资料而使自己成为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的“教书匠”,除了积累一肚子的考试经验外,什么也不会留下,总是让人觉得有种强烈的悲剧色彩,默默无闻工作到死的老黄牛,艰难困顿中顽强支撑的个人英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育献身者,这样成功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惋惜,也促人警醒和思考。要知道,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邯郸学步,跟着潮流,毫无主见,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看路,是根本无法胜任“素质教育”重任的。

  有人也许会说:“有党的教育方针指引方向,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决策,还需要我们操心吗?”无疑,党的教育方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指南,但这一切决不能取代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富有个性的思考和充满创造性的探索。任何“最高指示”都不能取代任何一位教师的大脑,怎么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每一位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在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正需要我们独立思考。面对如火如荼课程改革,本身就是观念的更新。

  一个教师,应时常思考:我的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它的新客船?倘若脑子里总认为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那恐怕还是“涛声依旧”了。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放之古今而皆准的真理,任何在当时看来是无比英明的教育理论也不可能是“绝对真理”,也需要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教育实践的主体正是千千万万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通教育者。像这样有思想的教育家很多,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以及当今的斯霞、于漪、魏书生等,正因为他们的思考与实践,才成就了那高山仰止的教育思想,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或许,我们现在甚至永远也无法达到他们那种光芒四射的境界,不会与日月同光,但我们应该坚信,有一定的思想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抹上一丝亮点: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也没有,那我们这根“蜡烛”能否照亮别人,可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有思想的教师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担负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还应该把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教给我们的学生。然而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封建专制文化的残余至今还存在于我们不少教育者的头脑中。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磨灭学生的思想锋芒……这表现在某些课堂上,便是不但没有师生*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反而存在着惟师是从的专制色彩。结果是学生主体人格的失落,思想贫乏,语言干瘪,思维僵化,惟师(或惟书)是从。学生长期受这种教育,往往思维懒惰,从来不愿也不会有自己的思考,更不用说怀疑和质疑书本、师长了。应该说,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来说,教师一般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等的。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应该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教会学生思考,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为我们国家的未来造就民族振兴的栋梁。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便是怀疑精神。从人类文明史上看,怀疑是创造的起跑线,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起码的思考能力和怀疑勇气,甚至连对老师说“不”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未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更无力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这将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做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没有创新的意识与行动,只会空想,其实对教育实践没有多少益处。我们的教育当然需要思想家、理论家,但是我们不能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挂在空中,我们脚下是现实的土壤,头顶是理想的天空,我们需要怀揣抱负,行走在这片深情钟爱的土地上。我是一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师的素养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充满时代特色,要追求小说家的言谈,诗人的豪情,演说家的风度,演员的表演技巧,哲学家的睿智,政治家的精明等一切能震撼人的心灵和品质。

  做有思想的教师,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能时常地反思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极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那份责任,还是压根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应有那份责任。如果是前者,说明我们对职业准则的放弃;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躬自省的勇气恐怕是必不可少的。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还做得很不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当然不是放纵自己,胡思乱想,标新立异,以偏激为深刻,以逆反为新颖。而是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大前提下,弘扬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张扬个性,尊重心灵,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膜拜圣贤的思想牢笼,冲破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更不是提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者成为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的人;或者成为眼高手低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或者成为一个令人不快的“潜在的持不同政见者”;或者成为整天只知道琢磨他人的人。况且,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果只会空想,那恐怕连饭碗也难保。这,需另当别论。

  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看,这还要取决于自己心中的上帝是谁。我深切地感受到,思考少了,于学生不利;思考多了,于自己不利。但是,人因思想而伟大,世界因思想之林的存在而生机勃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我的绝大多数学生也是普通的人。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每一位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滚滚而来的红尘,滔滔不绝的名利,面对这样的社会,教育是一块静静的乐园,乐园中的你我,应该是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来,让我们共同去营造,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对于*教育,也许我们不能决定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和呐喊。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5

  一直坚信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的确,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苏格拉底也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思想的先行者。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敏锐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郭道胜在《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也这样写道:“教育应该创生,这种创生是长期积淀、自然追求的结果,它具有洞察尘世万物的穿透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思想应当而且必须成为自身素养的第一要素。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成了教参的“搬运工”、“代理人”,视教参为“金科玉律”。于是整天忙于应付出习题,编写资料和考试,使自己成为思想越来越狭窄的“教书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满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于是乎,学生一个调皮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心惊胆战,一个小小的失误更会让他们如临大敌。孰不知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点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从来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甚至会武断地把教育困难的原因单方面归结在学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个教育者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的体现。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这样写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编辑,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作为一名职校老师,面对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殊性,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学子的心灵,用思想去塑造学子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本观”。人本主义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重视发展人的内在潜能,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的欲望,坚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坚持人类本质的完整和完善,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迅速适应学习环境,以至将来能顺应快速变迁的社会,正确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竞争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职业教育工作必须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视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情绪体验、社会适应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观”,通常是以一种静态的刻度去评价学生,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这样一来必然会压制学生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是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职高学生,他们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果教育不当,就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动辄以恨铁不成钢、急于为学生着想为理由惩戒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去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反思”观。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一日三省吾身”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与过程,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个谜团……都将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你有思想吗?”,这也许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时时扪心自问的一个话题。在我们的教育世界中,应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应该让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应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有一天,我们终将年华老去,但我们的思想永远会在曾经的足迹中闪光,并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4)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0篇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2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使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老师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多种可能性,可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只是主观地幻想单一的可能性。多数教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这可能就是当前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思维状态。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在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做一个专业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3

  这本书买来已有一学期之久,奈何事物杂多,始终不曾翻阅。近期,才着手翻阅,不能说对我有很深的受益,却也让我思考良多。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老师,致力于研究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在这本书当中,王晓春老师主要针对教师在处理学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他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通过一系列案例讨论问题,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会“认识自我”。王晓春老师说: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客观世界研究和主观世界研究两方面,客观世界包括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主观世界的研究则主要是教师的认识自我。他提出教师对于主观世界的研究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这一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让每一位教师深思的话题。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90个鲜活的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各类学生、各色问题,有小学生的案例,也有中学生的"案例,各位教师的见解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爱的教育、批评教育、启发教育等等。而王晓春老师就针对这些案例从思维的角度做了深刻的讲解,有些也让我受益。他提出了一系列思维问题,比如整体思维、简化思维、固化思维、叙事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让一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有目标与方向了。

  这本书我翻阅的很快,但快并不代表我没有学习到东西。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确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读罢此书,或许在某些问题上,你会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4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想每个人都想做这样的一位老师,但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在暑假中我看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教学事例的剖析,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切入,向我们阐述着做为一名老师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多数老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诸如此类的话语在书中多处可见。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总觉得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几乎也是没有科学研究,缺乏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喜欢惹事的孩子,我会缺乏耐心,有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听他们多解释就把他们“制裁”了,真的像是“教书的警察”。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在接手一个班后要尽快了解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自己要心*气和,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没有结果前不乱下定论,有的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时间来改正的,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需要多一份理智。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在碰到违纪学生,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有一次,孩子们营养餐加餐的时候,正好老师开会,但每次吃喝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吃完的面包包装袋和喝完的奶盒,放到垃圾桶里或纸箱里,当我开过会来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满地是面包包装袋。随时火冒三丈,大声训斥:“过来,看看你们在干什么,教室里到处乱扔垃圾!”要在*时,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要他们每人去捡三十片垃圾为清洁的班级出点力。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班级自然清洁多了,效果也不错。

  李镇西老师说过:“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多意味深长的描述啊!的确是,《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但起码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我明白聪明的教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

  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而不是靠嘴巴吃饭的职业,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研究型的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5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是王晓春老师,他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如一缕春风让我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因为我们工作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尘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聪明的教师。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微笑,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聪明的教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6

  问题:一、孩子为什么会当面顶撞老师,使得老师下不了台,这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二、上课时碰到几个思维很灵活特别喜欢插嘴,而且屡教不改的同学又应该如何处理?三、碰到班里有同学爱讲脏话,甚至在课堂上也口出脏言,经多次教育不能改正,对这些学生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四、如果班里有学生犯了错,老师使用“集体舆论”到底可不可行?五、对于某几个家长特殊照顾出来的学生,由于他*时在家里特权太多,到学校里仍想为所欲为,这时老师应该采取冷冰冰的“一刀切”管理方式还是放任不管呢?六、作为一名新教师,应怎样迅速提高专业能力?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现象,王晓春老师结合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各种问题进行了全方面剖析,并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比方说,对文章开头提到的第一个问题,王老师就认为在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教师应采用*等客观冷静的询问态度,避免矛盾的激化。教师与学生同时失态,最丢脸的还是教师,因为学生是孩子。

  对于上课爱插嘴的学生王老师建议应多角度把思路展开,第一看插嘴内容与教师讲课内容有关与否,第二看插嘴目的,第三看教师的个性与能力,看教师是外向还是内向,然后再采取措施。

  班主任的地位是可以主导“集体舆论”的,尤其是在小学。这里就埋伏着一种危险,如果教师素质不高或者有私心(这是难免的,人非圣贤),就有可能误导集体舆论。有些老师动不动就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同学说:“大家都不要理他!”这是非常残酷的行为,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集体舆论往往只能控制学生的表面行为,而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或思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常常要靠个案诊疗。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中一些案例与解决方法对我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是有帮助的,能使我在教学上少走一些弯路,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7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怎样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呢?乐观?严肃?幽默风趣?还是能歌善舞?学识渊博?我曾经困惑过,迷茫过,不知道如何去做。读了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茅塞顿开。他的科学与严谨,反衬出我们*时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太多的“想当然”——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科学”和“研究”的成分,实是惭愧!

  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是一线教育专职人员,我们的目标不能是学生学业的监工,纠错的警察和以体力换质量的辛辛苦苦的教育技术工人,而是要努力成为一个与学生共享成长快乐并被学生喜欢被家长敬重的智慧的好教师。

  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我不得不这样说:许多人教书教了很多年,却没有找到当老师的感觉。更有甚者,有些人辛辛苦苦一直干到退休,被评为优秀教师n次,奖状摞起来高达x米,到头来还是没找到当老师应有的`感觉。当老师原来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无聊,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就拿我们课上常见的学生看课外书的事情来说吧,我们一般情况下,就是没收学生的课外书,或者批评学生上课不应该看课外书。而王老师却认为,学生上课看课外书,只要能不没收,就尽量不没收。一般是提醒他,让他自己收起来。如果他管不住自己,又在看,再提醒。到第三次,才会把书收起来,放到讲台上,但是到下课就会还给他。王老师的理由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如果上来就没收他的书,当然很爽快,管理效果很明显,但是他就失去了一次锻炼自控能力的机会。王老师采取提醒的办法,就是让他逐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老师能永远跟着他吗?不能。所以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老师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教育,就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就是*。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的严,自觉性就没有用武之地,渐渐的,人就会变成两面派。既然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满意,那么老师不在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似细小简单的事情,原来老师的处理方式要如此有技巧,对孩子的发展有如此大的影响,王老师管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利益所着想。作为今天的新型教师不但要有爱心,对学生关心,在教育教学中,还要随时关心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孩子在老师的关心、爱护、正确引导下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着。这样的老师才是称职的老师,才是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8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怎样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呢?乐观、严肃、幽默风趣、还是能歌善舞?学识渊博?我曾经困惑过,迷茫过,不知道如何去做。读了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茅塞顿开。他的科学与严谨,反衬出我们*时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太多的“想当然”--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科学”和“研究”的成分,实是惭愧!

  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是一线教育专职人员,我们的目标不能是学生学业的监工,纠错的警察和以体力换质量的辛辛苦苦的教育技术工人,而是要努力成为一个与学生共享成长快乐并被学生喜欢被家长敬重的智慧的好教师。

  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我不得不这样说:许多人教书教了很多年,却没有找到当老师的感觉。更有甚者,有些人辛辛苦苦一直干到退休,被评为优秀教师n次,奖状摞起来高达x米,到头来还是没找到当老师应有的感觉。当老师原来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无聊,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就拿我们课上常见的学生看课外书的事情来说吧,我们一般情况下,就是没收学生的课外书,或者批评学生上课不应该看课外书。而王老师却认为,学生上课看课外书,只要能不没收,就尽量不没收。一般是提醒他,让他自己收起来。如果他管不住自己,又在看,再提醒。到第三次,才会把书收起来,放到讲台上,但是到下课就会还给他。王老师的理由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如果上来就没收他的书,当然很爽快,管理效果很明显,但是他就失去了一次锻炼自控能力的机会。王老师采取提醒的办法,就是让他逐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老师能永远跟着他吗?不能。所以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老师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教育,就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就是*。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的严,自觉性就没有用武之地,渐渐的,人就会变成两面派。既然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满意,那么老师不在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似细小简单的事情,原来老师的处理方式要如此有技巧,对孩子的发展有如此大的影响,王老师管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利益所着想。作为今天的新型教师不但要有爱心,对学生关心,在教育教学中,还要随时关心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孩子在老师的关心、爱护、正确引导下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着。这样的老师才是称职的老师,才是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9

  这本书买来已有一学期之久,奈何事物杂多,始终不曾翻阅。近期,才着手翻阅,不能说对我有很深的受益,却也让我思考良多。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老师,致力于研究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在这本书当中,王晓春老师主要针对教师在处理学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他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通过一系列案例讨论问题,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会“认识自我”。王晓春老师说: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客观世界研究和主观世界研究两方面,客观世界包括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主观世界的研究则主要是教师的认识自我。他提出教师对于主观世界的研究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这一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让每一位教师深思的话题。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90个鲜活的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各类学生、各色问题,有小学生的案例,也有中学生的案例,各位教师的见解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爱的教育、批评教育、启发教育等等。而王晓春老师就针对这些案例从思维的角度做了深刻的讲解,有些也让我受益。他提出了一系列思维问题,比如整体思维、简化思维、固化思维、叙事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让一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有目标与方向了。

  这本书我翻阅的很快,但快并不代表我没有学习到东西。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确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读罢此书,或许在某些问题上,你会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0

  冲着“案例”“教师思维方式”两个关键词,我借阅了王晓春老师编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一书。以“案例讨论问题”的形式来承载教育思想,想来应该比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有趣味多了,而“教师思维方式”一词也隐隐的让我有些期待。这两年,面对学生群体的日趋个性化,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着班主任的我有时真觉得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新生代的孩子了。

  翻开目录,好多话题我们都很熟稔,好多做法我们都是奉行了多年。如今看来,不至于全然舍弃,却也实实在在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复杂性,诚然不是能听风就是雨的,教无定法,不是吗?

  1、“迷信说教”

  书中言:迷信说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很多语言已经形成了套路,自动化了,教师只要一张口,那些东西就会沿着固定的河道奔腾而下,学生都快把这些说辞背下来了。

  诚然,要说现在的学生,写保证书,写认错书时,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规范,随手拈来。作为中学教师,越来越觉得语言教育的无力感了。

  结语: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动中,而不是在言论中成长的。

  2、“不妥协主义”

  书中言:大批家长、教师的思维方式是针锋相对的和学生较劲,进攻到底,不带妥协的。攻不上去怎么办?宁可败退,也不主动撤退。失败了还不承认,也不接受教训,下次继续搞不妥协主义。但这种“冲冲冲”的办法往往只能用来对付胆小的、年龄小的孩子。万一孩子横竖不吃,你会看到家长和教师完全变了一副面孔,成了迁就主义者和逃跑主义者。他们会对孩子做很多无原则的让步,处处哄着孩子。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是败退,不是撤退。

  这两年,敢于“直言不讳”的学生日渐多了起来,“惟命是从”的学生少了。铃声响了,你想拖堂几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会有学生当面*,提醒你下课铃已经响了。学生上课看课外书,你想没收,会有学生质问,我的书,你凭什么没收。面对做出这样抗争的孩子,硬顶根本不管用,可一味退让,也无疑不利于班级建设。

  结语:教与学这一活动,是通过无数的冲突与妥协才得以实现的,它绝不是作为理想环境中的纯粹的过程展开的。教师要懂得妥协的艺术,做一个聪明的撤退者,知道分寸,知道撤退路线,而且知道何时反击。当然,妥协是有原则的,底线不能突破。

  书中还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和王老师鞭辟入里的分析,不做赘述。诚如王老师所说,他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醒每位教育者“解剖自己“,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拿来主义。但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教育思维的老师,而不是一味的复制他人思维方式的老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5)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0篇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2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想每个人都想做这样的一位老师,但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看到了这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教学事例的剖析,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切入,向我们阐述着做为一名老师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多数老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诸如此类的.话语在书中多处可见。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总觉得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几乎也是没有科学研究,缺乏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喜欢惹事的孩子,我会缺乏耐心,有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听他们多解释就把他们“制裁”了,真的像是“教书的警察”。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在接手一个班后要尽快了解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自己要心*气和,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没有结果前不乱下定论,有的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时间来改正的,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需要多一份理智。

  李镇西老师说过:“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多意味深长的描述啊!的确是,《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但起码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我明白聪明的教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

  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而不是靠嘴巴吃饭的职业,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研究型的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3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因为鼓励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4

  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研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那里面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深深吸引着我,从许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读到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转来的一名新同学。上课时,他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刚开始时,我看到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某某同学比以前上课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个永远的乖孩子。”听了我的表扬,他很端正地坐好。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后的几次默写中,空格也少了很多。好多次早晨,他看扫地的同学没来,都主动打扫着,看着他认真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阵激动。是啊,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但是,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5

  为了提高各位教师的业务水*,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形成书香一片的校园环境,学校搞了这次读书活动,我读了三本书,一本是《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本是《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两本都是王晓春老师写的,还有一本是《教师怎样设计一堂好课》,这本我还没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写的特别好,我读的也比较细,读完之后我真的觉得豁然开朗,原来改变了思维方式,学会了教育方法,你就会变得聪明,老师也就做得轻松了。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的教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著作有《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家庭教育难题会诊》等等10余部,并应邀为学校、家长、作报告百余场。

  王晓春老师真的是很有教育智慧,他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我们现阶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观点独到,很有现实指导意义。他说,教师要变得聪明,主要要转变思维方式,不要“迷信。”我根据他的论述,作了如下规纳:

  一、不要迷信管理,不要迷信“师严”

  王老师说“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帮助他学会自已管住自己。”那这里就涉及问题生的问题,昨天孙建清老师也讲到这个问题,王老师说我们怎样正确看待问题生的问题,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还是“火大无湿柴”?我觉得说得特别形象,这就让我们想到问题生和班风之间的问题,问题生和班风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这谁都知道,其实问题生基本班班有,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就更关疼,那如何管住这些问题生呢?虽然我上班时间不长,但我的感受是,大浪淘沙,这个走了,那个又来了,总有那调皮捣蛋的,所以我们不能迷信管住,甚至认为管不住就是我们工作能力的问题,那王老师就说了,“对于整个班级而言,老师眼睛不要只盯着差生,先稳住大部分学生,大局不乱,再慢慢做差生的工作,也是先拣容易的做,不要首先强攻最难的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要真正*,非要将来到社会上去碰钉子不可。”你看说的多好,你要明白了这个,你是不是就觉得轻松了,就不至于在于问题生的你来我往中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甚至气坏了身体。

  二、 不要迷信“师爱”,要适当妥协

  王老师说“大批的家长,教师甚至校长,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针锋相对地和学生较劲、进攻到底,一带妥协的。这种办法只能用来对付胆小的孩子,年龄小的孩子,万一孩子横竖不吃、你就会看到家长和教师完全变了一副面孔,成了迁就主义者和逃跑主义者。他们会对孩子做很多无原则让步,处处哄着孩子,就差跪在地上哀求孩子改正错误了,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这是教师专业技术的基本功。那么,如何掌握分寸呢?

  1、 心中一定要牢记:现在照顾,是为了以后不照顾,照顾是暂时的。

  2、照顾要逐渐减少。要求降下来之后,要逐渐提高,教师不要等学生“得寸进尺”,你就先要“得寸进寸”。

  3、 向学生本人和全班同学说清楚,这是让步,不是常规,是临时措施,不是特权。还有,每个同学遇到特殊情况,都有权要求照顾,大家*等。

  4、 被照顾者犯了错误,也必须进行惩罚,可以先少罚几次,罚轻一点,但是不可不罚,而且要通知本人,不是以后永远这样照顾,请你珍惜机会。

  5、 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偶尔艺术地冷落他们,事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6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想每个人都想做这样的一位老师,但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在暑假中我看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教学事例的剖析,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切入,向我们阐述着做为一名老师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多数老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诸如此类的话语在书中多处可见。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总觉得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几乎也是没有科学研究,缺乏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喜欢惹事的孩子,我会缺乏耐心,有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听他们多解释就把他们“制裁”了,真的像是“教书的警察”。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在接手一个班后要尽快了解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自己要心*气和,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没有结果前不乱下定论,有的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时间来改正的,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需要多一份理智。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在碰到违纪学生,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有一次,孩子们营养餐加餐的时候,正好老师开会,但每次吃喝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吃完的面包包装袋和喝完的奶盒,放到垃圾桶里或纸箱里,当我开过会来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满地是面包包装袋。随时火冒三丈,大声训斥:“过来,看看你们在干什么,教室里到处乱扔垃圾!”要在*时,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要他们每人去捡三十片垃圾为清洁的班级出点力。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班级自然清洁多了,效果也不错。

  李镇西老师说过:“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多意味深长的描述啊!的确是,《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但起码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我明白聪明的教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

  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而不是靠嘴巴吃饭的职业,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研究型的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7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回顾7年的教学生涯,感受很深。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有爱心还要有智慧。在爱与学生成长间有一架桥梁叫“智慧”,看了整本书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热爱学生”是我们的师德要求之一,教育需要爱,但光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也就是说教育有爱,但是不等于爱,我们不能过分的迷信“师爱”,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位老师对学生不写作业,每天叫过来写,不批评,学生写得较好,但还就是慢。像这样的例子,这个孩子看来属于“蜗牛族”。如果这位老师具备关于蜗牛族的教育专业知识(蜗牛族的多种成因及治疗方法),他就不会迷信关心和爱了。医生治不好病人,一般不会检讨自己对病人爱得不够,他一定会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这正是教师应该着重学习的科学态度。

  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结合自己的学生,知道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当一位教师缺乏教育专业知识,而又不得不面对眼前的教育问题的时候,他用什么武器来迎战?除了手中的权利之外,就只有爱了。权利是硬兵器,爱是软兵器。他手中没有别的武器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那些神话师爱、高唱师爱颂歌的老师是可以原谅的,他们没有想害人。师爱是绝对不可否定的,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根基。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把爱说得太神了,师爱承受不了如此重担,该减负了。“爱”与科学并非水火不容。爱是一种情感,情感完全可以从科学角度加以研究和处理。听说“爱”很神奇,我们就去“爱”;又听说“赏识”管事,我们就做作地“赏识”学生;我们的同事又常常说“不能给学生好脸”,我们就每天绷着脸给学生看然,我们只是“学”,最终有没有形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们所谓“爱心教育”常常庸俗化了,不理智,没有什么科学思维方式。我们如果自身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或者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仅仅局限于教学及业务工作,那么,我们对学生无论怎样爱,你在其中也很难找到科学的影子,教育他们又怎能得法,有效?

  二、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要改变思维方式,聪明人就是善于思考的人,就是有良好的思维方式的人。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比如,有人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借以说明问题学生可能破坏班风;而王老师马上想到另一个俗语,“火大无湿柴”,提醒自己好的班风也可以转变问题生。

  王老师没有大道理,王老师没有灵丹妙药,有的是对教育教学规律孜孜以求的责任心和科学精神。《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特别从思维方式角度入手,教我们如何改变“表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思维方式,而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养成刨根问底、假设多种可能性的思考习惯,并“在思考中反驳自己”。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综观自己的教育不足,最典型的毛病是“说教”,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王老师认为“嘴利用率过高了”,头脑就会严重开工不足。的确,从教年份越多,越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想想以前的学生,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可以使之感动莫名,一些发自肺腑的关怀,会让我们铭刻于心。然而“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少感动能力,越来越缺少对世道艰辛的体验,对老师的说教,他们甚至会有天然的免疫力和抵抗性。

  别人的方法可信,但那仅仅只适应于他们的学生。很多事还得要我们摸索着去做,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试着探索更适合教育我们学生的方法。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

  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8

  这本书买来已有一学期之久,奈何事物杂多,始终不曾翻阅。近期,才着手翻阅,不能说对我有很深的受益,却也让我思考良多。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老师,致力于研究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在这本书当中,王晓春老师主要针对教师在处理学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他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通过一系列案例讨论问题,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会“认识自我”。王晓春老师说: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客观世界研究和主观世界研究两方面,客观世界包括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主观世界的研究则主要是教师的认识自我。他提出教师对于主观世界的研究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这一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让每一位教师深思的话题。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90个鲜活的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各类学生、各色问题,有小学生的案例,也有中学生的案例,各位教师的见解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爱的教育、批评教育、启发教育等等。而王晓春老师就针对这些案例从思维的角度做了深刻的讲解,有些也让我受益。他提出了一系列思维问题,比如整体思维、简化思维、固化思维、叙事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让一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有目标与方向了。

  这本书我翻阅的很快,但快并不代表我没有学习到东西。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确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读罢此书,或许在某些问题上,你会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9

  为了提高各位教师的业务水*,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形成书香一片的校园环境,学校搞了这次读书活动,我读了三本书,一本是《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本是《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两本都是王晓春老师写的,还有一本是《教师怎样设计一堂好课》,这本我还没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写的特别好,我读的也比较细,读完之后我真的觉得豁然开朗,原来改变了思维方式,学会了教育方法,你就会变得聪明,老师也就做得轻松了。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的教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著作有《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家庭教育难题会诊》等等10余部,并应邀为学校、家长、作报告百余场。

  王晓春老师真的"是很有教育智慧,他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我们现阶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观点独到,很有现实指导意义。他说,教师要变得聪明,主要要转变思维方式,不要“迷信。”我根据他的论述,作了如下规纳:

  一、不要迷信管理,不要迷信“师严”

  王老师说“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帮助他学会自已管住自己。”那这里就涉及问题生的问题,昨天孙建清老师也讲到这个问题,王老师说我们怎样正确看待问题生的问题,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还是“火大无湿柴”?我觉得说得特别形象,这就让我们想到问题生和班风之间的问题,问题生和班风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这谁都知道,其实问题生基本班班有,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就更关疼,那如何管住这些问题生呢?虽然我上班时间不长,但我的感受是,大浪淘沙,这个走了,那个又来了,总有那调皮捣蛋的,所以我们不能迷信管住,甚至认为管不住就是我们工作能力的问题,那王老师就说了,“对于整个班级而言,老师眼睛不要只盯着差生,先稳住大部分学生,大局不乱,再慢慢做差生的工作,也是先拣容易的做,不要首先强攻最难的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要真正*,非要将来到社会上去碰钉子不可。”你看说的多好,你要明白了这个,你是不是就觉得轻松了,就不至于在于问题生的你来我往中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甚至气坏了身体。

  二、 不要迷信“师爱”,要适当妥协

  王老师说“大批的家长,教师甚至校长,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针锋相对地和学生较劲、进攻到底,一带妥协的。这种办法只能用来对付胆小的孩子,年龄小的孩子,万一孩子横竖不吃、你就会看到家长和教师完全变了一副面孔,成了迁就主义者和逃跑主义者。他们会对孩子做很多无原则让步,处处哄着孩子,就差跪在地上哀求孩子改正错误了,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这是教师专业技术的基本功。那么,如何掌握分寸呢?

  1、 心中一定要牢记:现在照顾,是为了以后不照顾,照顾是暂时的。

  2、照顾要逐渐减少。要求降下来之后,要逐渐提高,教师不要等学生“得寸进尺”,你就先要“得寸进寸”。

  3、 向学生本人和全班同学说清楚,这是让步,不是常规,是临时措施,不是特权。还有,每个同学遇到特殊情况,都有权要求照顾,大家*等。

  4、 被照顾者犯了错误,也必须进行惩罚,可以先少罚几次,罚轻一点,但是不可不罚,而且要通知本人,不是以后永远这样照顾,请你珍惜机会。

  5、 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偶尔艺术地冷落他们,事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0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老教师来说,更容易在内心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6)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优秀读后感5篇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优秀读后感1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刚开始面对新的工作时充满着期待,看着孩子们崇敬的眼神时感觉无比神圣,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感觉无比幸福。然而,现实总是让我们却步。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整天唉声叹气忙碌着的我们幸福吗?然而这些疑问,我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找到了答案。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在这本书中他讲了三个话题:

  一是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

  二是幸福人生的打点;

  三是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读后有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令人不由自主的自信起来,快乐起来,灵魂站立起来。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

  首先,热爱教育,做幸福教师。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享受教育的过程,将自己融入其中,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任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在忙碌的工作中,学生的感恩总能让我们忘却烦恼,会心一笑。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其次,以一颗宽容的心拥抱幸福。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这给刚开始教学没多久却开始抱怨学生不好的我,敲响了警钟。学生为什么不改变,为什么不愿学习,这得从自身找原因。试问自己,你真的以最宽容的爱给予他们耐心,给予他们帮助了吗?不,我们时常遗忘了自己那颗爱学生的心,这必须是颗*易近人的心。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居高临下,而是发自肺腑的对学生的爱,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一颗宽容、包容的心,才能在教学中找到幸福。

  最后,用真诚无私的爱筑造幸福。首先,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快乐和痛苦,而我们却时常忽略这些。我们应当融入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特别是对后进生,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多角度地观察他们,寻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表扬,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他们,漠视他们。对于他们的小小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其次,爱学生,教师要做到公*、公正,*等地对到每一位学生。然而这却并不容易。教师常常会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区别对待,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学生的心里十分的敏感,很容易察觉出老师对他们的不同态度,从而打击他们的心里,这极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除此工作上之外,陶老师还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告诉人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读书吧!做一个读书人,做一个学习型的人,做一个拥有书香人生的人!

  在*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一些从容淡定,少一些自怨自艾,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让我们用我们的执着,用我们的智慧,用爱与宽容,在成就孩子们的同时,成就我们自己一生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优秀读后感2

  社会上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对于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著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

  最后,我想说:力图要做到的只是我的想法和目标。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优秀读后感3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感慨颇多。

  幸福是我们所有人都向往、追求的,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也就是教育幸福。教师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就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特有的幸福感,来自于教师职业的特有价值,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得到教师职业的特有价值感,那么所产生的幸福是无以比较的。这种幸福感不会因为某一时代或某一时期人们对教师职业价值观上的“俗见”而改变,不会因为教师的收入、劳动工作量与其他社会职业的比较而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只有教师本人才能感受到。我们作为教师的不必要在意别人是怎么评论的,只要我们自己感到幸福即可。这种幸福也与其他的幸福一样,也只有经历过这种生涯的人才能有同感,至于别人——没有这种生涯或虽然有这种生涯而没有实际感悟的人,他即使不理解,又有何妨?毕竟幸福是自己的事,是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人的事。

  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一声声“老师好”,带给我愉悦的心情,一天的工作在快乐中开始,一天的工作在略带疲劳却又幸福路上回家,师生的问候,简短却有甜甜的感觉,我觉得挺幸福的。

  正走路的时候,突然一个人给我打招呼,我抬头一看,只是觉得他有些面熟而实在又想不起他究竟是谁的时候,他说是我的学生,哪一届哪一班,再拉上一会他还能说到在哪节课上我讲到了某个问题,而他现在还记忆犹新,并且还对他的人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这个时候,我们都回味着时光,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我的心里则充溢着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的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师首先要在一个普通人的层面上善待自己,过好日子,成就自我,而后才有资格去做一名好教师。教师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师有理由也应当理直气壮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教师一生追求的幸福,就是你的人格魅力,你的处事风格,你的知识涵养,你的点点滴滴都被学生铭记在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我一直记得安南说的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咒,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苗长起来。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庸中找到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凡者。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愿我们凭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关注社会前进,关注人性冷暖,关注学生发展。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会享受生活的人。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优秀读后感4

  这一周我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感触颇深。不同的人对幸福总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教师是青灯黄卷,离幸福很遥远。我认为幸福是是一种心态,只要心态放*了,每天都会感到很幸福。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陶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要做到:身上有情、手中有书、眼中有事、生活有色。读完这本书,我认为要想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首先,以*常心对待名利得失,踏实奉献。生活中不要什么都斤斤计较,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国王,把持心灵的一方净土,“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得其乐。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无奈,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己。以*常心对待名利得失,得,不足喜;失,不必忧。淡看人生起落,一心奉献教育。

  其次,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凡的工作。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公正*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终身负责,教学生几年,要对其几十年发展负责。对学生负责,实际上也就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第三,善待自己,顺其自然。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衡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有医学专家称心理*衡的保健作用超过了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只要注意并做到心理*衡,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愿无愧于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递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温润的心灵交融稚嫩的心灵。做一名幸福的老师,用我们的执着和爱,成就孩子们幸福的一生。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愿我们凭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优秀读后感5

  工作室五月共读的书目是《做幸福的好教师》,书到手后并没有立即去读,原因仍是老生常谈,没有时间。可是当我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了关于教育的尴尬境遇让我感到十分不安,深感作为教师的无力、无奈,甚或是悲哀。一时间,我找不到做教师的幸福感,有的只是要“小心翼翼”。上下渐变格式内容

  读了朱永通的《做幸福的好教师》一书,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做教师真的有这么多学问。文中是作者离开教育一线,作为记者遍访名师的记录和一些感悟。我刚看到拜访贾志敏老师的一些文字。题目为,“把学生教好了,就是好老师”。文中有很多观点值得我学习、实践,恰逢我对教育迷茫之时,为我注射一副良药,让我倍感精神,下面分享给大家。

  贾老师是上海特级教师,浦东名师,浦东开发建设特殊贡献奖,曾任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特级教师到你家》、上海电视台《贾老师讲作文》节目主讲。主要著作有《贾老师教作文》《一个校长的演讲》。贾老师从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然而他的话却是那样朴实,深深的打动着我:

  1、看小孩,教师要有眼光

  教师是干什么的?是教孩子的。我们不是演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用自己好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学生会把老师身上好的东西学过去,而且,这些东西在他以后的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一部分生命是体现在孩子身上的。文中谈到贾老师对一位同学的鼓舞,他对班上的一位同学的父亲说:“你的女儿会有出息的,也许会像陈冲……”(陈冲是当时热播电影《小花》的主演。)并说“她现在用着的作业本,我为她保存得好好的,也许,若干年以后,就能见证她成长的足迹了。”这句话,对于孩子,乃至父母,是多么重要啊!这孩子,小学毕业后考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高中毕业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到上海电视台当主播,后来到英国发展去了。我们做教师的,要看好每一个孩子。有时候还要有点遐想,有点超前眼光。这样的例子很多。贾老师认为:所有的孩子有的只是缺点,而非错误,因为他们是孩子。

  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做到了“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当老师的,心地要善良,眼光要看远一点。

  2、当老师的,莫去伤害学生

  在*,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还是跳不出应试的“魔掌”。我们把“乖孩子”作为“好孩子”的标准,简直到了“只见分数不见人”的地步。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是为了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现在如此突出分数,淡化孩子,甚至漠视孩子,很容易给孩子造成隐性的伤害。文中谈到贾老师的亲身经历,一位物理老师说的一句话导致他不喜欢上他的课。在一次校友会上的重逢,旧事重提,那位物理老师一脸茫然,他压根儿想不起当年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席间老师主动喝上一杯罚酒,“对不起,贾老师!请接受我这一份迟到的歉意!”并调侃“我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许扼杀了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眶里噙着泪水。

  道歉的作用是抚慰受伤害者的心灵,让他恢复自尊和尊严,所以,道歉是一扇打开人们情感的窗。道歉是我们当老师的,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人都极其欠缺的一种行为和品质。道歉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曾经犯过很多次错误,这种错误不是我们存心犯的,而多少错误是我们曾经意识到的,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勇气,向学生坦诚我们的错误,请求学生的谅解。这种道歉,隐含着老师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决心,也隐含着成为好老师的基本前提:爱学生,始于理解、尊重学生。值得我们深思,也值得我们这样去做。

  3、好课“八字诀”:目中无人,目中有人

  教师之主要工作是六字: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教师的生命只有在课堂上才得以歌唱。莫把自己当演员,莫把教室当舞台,莫把教学当演戏,更莫把学生当道具。必须实实在在上课,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教学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必然背离课改的方向。

  怎样才能上好课呢?贾老师给出八个字“目中无人,目中有人”。“目中无人”里的“人”,是指听课者。纵然教研员、专家济济一堂,在教室一隅听课,执教者也必须淡定自若,一概视而不见。“目中有人”里的“人”是指学生。上课的老师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关注他们有无长进,有无提高,有无变化。如果学生有长进,有提高,有变化,这堂课就算成功了,有价值了,值得总结发扬。反之,怎能算好课呢?

  贾老师总结,想当好老师,必须做到六个字:爱生,读书,实践。教师是文化人,要有点书卷气。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是选择高尚,就是选择幸福,就是选择清贫,要终身无悔。

  读到这里,我不得不反思,我做得太不够,太不好了,我为自己的无知和懒惰而羞愧,因为我虽为一线教师,但却做得太少,没有博览群书,也没有毫无怨言,甚至有时后悔当初的选择。既选择了做教师,就必须有教育的勇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愿我们都能做到真切爱生,奋发读书,勇于实践,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贾老师谈到对课堂的记忆,回忆60年前,在课堂上一个孩子终于磕磕绊绊地读完10个生字,还读错3个,然而,老师没有批评他,却说“真了不起,10个生字居然读对7个。为他鼓掌!”说完教师带头拍起手来,教室里掌声骤起。这是那个男孩第一次得到大家的认可。他终于抬起头,露出笑容……这个男孩就是读小学时候的贾老师。

  30年前,课堂上。一个小女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十里长街送*》。读得实在太好了!闻者全都屏住呼吸,几位听课教师还掏出手绢悄悄抹去泪水。读完,教师走到这小女生跟前,问:“有纸巾吗?”小女生点点头,从衣袋里掏出纸巾。教师把脸凑到女生跟前,说:“请你帮我擦去泪水,是被你感动的。”泪水被擦去之后,教师向她要这纸巾,准备扔掉,小女生说:“不给行吗?我想保存它。”教师点点头走开了。这个流泪的教师就是贾老师;那位小女生,后来成了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现在英国皇家电视台主持华语节目。

  读了这两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感动于教师的智慧与细腻,感动于贾老师对教育的深情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里面感人的故事不断的震撼着我的心灵,只有多读书,常反思,勇实践,才能促我不断成长。感谢工作室张老师把我引向读书的队伍中,让我认识真实的自我,我在路上奋力前行,你呢?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7)

——《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的读后感3篇

《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的读后感1

  这个月,有幸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一书,王老师通过90个案例的呈现,破解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影响,使教师从中认识自我。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今后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路怎么走才能更适合孩子,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个叫*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息了。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孩子的情况。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孩子说:“他损害了大家的利益,你们一起批评他吧!”听老师这么一发动,全班孩子对着一个孩子批评起来:“都怪你,害得我们大家都玩不了”、“哼,看你下次听不听话”、“你这样做真不应该,以后不能再这样了”……面对大家的指责,某孩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不对,低着头,一言不发。但也有个别孩子,面对大家的指责,他是无动于衷的。这样的教育正验证了王老师所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看了这个案例以及结合我们*时的教育从中领悟到了,在以后的教育中,教师千万不能为了自己的少烦心而不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教育。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

  王晓春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作为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八个年头的我是非常认同王老师的观点的。教师对孩子有了爱,就有了一种责任心,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每个孩子教育好。每个班级都会有特别调皮、不讨人喜欢,或者某方面有点问题的孩子。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歧视任何一名孩子,应该公*地去爱每一位孩子。应该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培养,这样你就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教师不能随便给孩子扣上“笨、差”的帽子。孩子笨、差,应该找出原因,针对原因去寻求提高的方法或答案,这样才能对得起孩子。

  以后,我会朝着“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的方向去努力、去发展,使自己更胜任教育,更聪明。

《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的读后感2

  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研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那里面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深深吸引着我,从许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读到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转来的一名新同学。上课时,他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刚开始时,我看到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某某同学比以前上课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个永远的乖孩子。”听了我的表扬,他很端正地坐好。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后的几次默写中,空格也少了很多。好多次早晨,他看扫地的同学没来,都主动打扫着,看着他认真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阵激动。是啊,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但是,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的读后感3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扩展8)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3篇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1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以后我深有感触,所以,今天,我就想从这两个字说起。

  有一首诗,诠释了幸福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首诗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注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告诉我们,幸福存在于那些*凡、普通的小事里,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体会。幸福与物质有关、与事业的成功有关、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关。我想就物质待遇、专业成长、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怎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的幸福感自然离不开物质待遇。虽然教师是个清贫的职业,它本身不是以收获物质财富为目的,但渴望过更好生活的愿望是人人都有的,老师也不例外。关于这一点,学校一直都在努力地做,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尽量地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我们已通过课时工资、班主任津贴、节假日活动经费及各类学期考评奖金、工会福利待遇、医疗保险等形式来体现,总希望大家能得到再多些,日子过得再好些,心再安些,未来再有希望些。对于那些业务过硬、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我们都要给予物质奖励,真正做到优劳优得。

  当然,作为老师,他的幸福感更多来自专业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成长发展必要的外部条件、环境因素,二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成长的内部要求。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主要来自于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首先领导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知人善任、量才配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下属一条心。这就要求领导要了解教师的气质、个性,了解教师情绪的需要,如自尊、安全感、自信心等,还要了解教师心理的需要,如友情、亲情、同事关系等,要了解教师智力需要,如新的想法、知识、经验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个朝代都有象诸葛亮一样聪明的人,为什么只有一个诸葛亮流芳百世?那是因为刘备太少的缘故。量才配岗,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样老师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有成就感,才有创造性的工作欲望。领导还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氛围。一方面应着力建设民主、*等、尊重的精神环境,形成活泼团结、向上温暖的集体,注重集体的荣誉感,突出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树立健康、向上、协调一致的良好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使教师在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让群体氛围带动和融化个体偶尔出现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活动,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沟通,增进了解、信任,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营造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比如旅游、节日庆祝活动、谈心活动等,同时也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比如做好公*公正的教师评价工作及疏通好教师的家庭矛盾等。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人际关系是最简单的,他只认真理,不迷权威,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人生的幸福来自于你对三种关系的认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前两者都来自于外部,最后来自于自我,所以幸福更多地是一种感觉,你为你做过的事感到满足、快乐,你感受到这些,你就是幸福的人啦。教育的最高准则是培养幸福的人。所以,我们自己必须是一个幸福的人!

推荐访问:读后感 做一个 思想 做一个有思想教师1000字读后感3篇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1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1000字读后感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