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12篇)【通用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12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新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12篇)【通用文档】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一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

4,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二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子女没有工作,没有职业,也没有心思去干活,有的在家靠父母,有的在社会上游手好闲。他们没有尽他们的义务还不停的拖累父母,父母为他们操了心,晚年不得安心,起早贪黑直至终老。第三种就比较幸福,家庭和睦,子孙绕膝越活越年轻。

出现以上三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这样的:

1缺乏正确孝敬老人的知识,想到了敬老,还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于敬老。很多老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难情绪,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子女们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父母再学习,需要付出精力来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老人们才有信心热爱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乐趣。钱虽然能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但是老年人缺的并不是钱,他们一向生活简朴,只要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再多的对他们来说也是浪费,人老了需要年轻一辈的关心,只要能经常得到子女的关怀比起其它一切都更有价值。当老人生病或是发生意外的时候就算是再忙也会回家照顾父母,跟父母聊聊天才发下现自己对父母的想法一无所知,而那时就有点晚了。“子欲孝而亲不在”,老人们的纷纷离去肯定会让人感到了落寞和空白,曾经的种种历历在目,不要错过机会,让他们颐养天年。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述说千万子女心中的遗憾,告诉我们失去了才后悔是来不及的。听听妈妈的唠叨,工作的事同爸爸谈谈,这是一种幸福。能够孝敬老人,有机会孝敬老人,的确是人生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我们能够在孝敬老人时享受那美妙的过程和动人的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无论你穷也罢,富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真实而美丽地发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

2、缺乏教育是主要的,我觉得思想品德教育在我这里是不被重视的,学校老师在猛抓考试成绩的同时忽了学生在思想上的发展,思想被抑制,正确的行为方式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思想上有了误区,行为上有了偏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典故都没有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道理。还有父母本身没有一个好的榜样也就缺乏了教育。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教育的力度,普及义务教育,增强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3、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家庭生活其乐融融。大家相互努力,创建和谐生活人人有责。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孝敬老人是社会公德,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就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社会和谐的发展,老人有一个阳光的晚年共同努力。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三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四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的老年人群体。农村老年人口规模,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而农村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无法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于**年x月对的林湾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面对面的谈为主,辅之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村里现有低保户1户,专项补助户2户。为了能准确而全面映林湾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组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想、状况、与子女的亲密程度、医疗保障情况、养老情况等。

根据对林湾村近九个组的调查以及对林湾所属的老年协会、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许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经历过战争、饿饭等情况,所以他们对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发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满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升。部分老年人对当今这个环境是充满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会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感情,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有老人跟我们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由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数农村老人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需要,导致与子女沟通受限。在与子女亲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样会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但在我所调查的老年人当中,并不存在与子女关系很糟糕的情况。多数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给子女的生活添麻烦,所以选择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现在林湾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情况下,要自建。由于经济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别无选择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房,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对"是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持无所谓或不想的态度。也有一些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要看媳妇脸色、或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这类老人往往对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怀念,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普遍感到比较满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住房是靠村会或镇政府解决的。

在林湾村对青年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对老年人还是足够尊重的。没有老年人因为生活无着落或与下一代的关系不好而自杀的,老人与下一代吵架、骂街的情况也很少见,无老年人因赡养纠纷打官司的。在重问题上有的家庭甚至还是老年人说了算。五队的一个老干部赖爷现在就跟着女儿一起住,我们采他时,他抱着他的外孙说,他一个月也就用300多元,这其中除了吃饭的钱,还包括抽烟、喝酒的钱,生活过得不错。

在谈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对下一代的生活还是比较放心的,由于林湾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基本温饱是不担心的;有的则因为下一代的下一代没有能够考上学,对其前途的表示忧虑。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衰退,因此对所得的年轻人不甚关心的小病是重视的,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守心的。得病之后,通常的选择是立即去乡、村卫生院去看病。这是小病,所花费的钱并不多。但多数农村老人对健康预防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对一些突发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还有些是得了病之后,由于经济的原因,部分是子女在支付医疗费。对新型医疗保险知道得不多。对一些病无力支付的,会去找到村、镇里面的领导忙解决。

通过对老年人聚集地的调查发现,林湾村的老人部分都买了社会保险。主要是有村里面组织,到一定的时间通知要办理社保的老人到村会去交养老保险基金,老人们交的钱主要是以前的卖地所得。在规定时期没有交钱的视作自动放弃,交了钱的以后每个月都会领到280元钱。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林湾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多数老年人对此项政策还是比较赞同的。他们对自己以后的生活经济来源没有太多的担心。

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字的并不多;

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书上的字。

老年人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线与犀安路的交界处有老年协会,吃完晚饭,村里半的老人会选择到那里去打发时间。喝茶免费,专门安排有工作人员,还配有麻将、桥牌等老年人喜爱的、力所能及的娱乐项目。

村里也会经常组织的老年人的活动就是聚集起来家活动一下,跳跳舞之类的。

在谈中老人还提到交的团支部书记还组织了一部分老人到过翡翠湖,团支部书记亲切和老人们交谈,还合影留念。

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村里还邀请老人去吃饭,年终的时候每人还会发蛋,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会得到约100多块钱。由此可见,随着林湾村经济、社会的的各方面发展,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天伦之乐。

通过谈我们发现,多数老年人参与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体会,部分老人会去参加。也有些老人对村庄的治理并不关心,认为这是下一辈们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过其他的途径参与治理则几乎没有。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五

进入以来,各种因加班、压力大、疲劳离世的互联网人和媒体人进入公众视野,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5月18日,被人戏称为“未来的名记者”的网易女编辑王雅珊因肝癌离世,年仅28岁,今年3月7日,她在微博写下“生命进入倒计时!”让无数人垂泪。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王雅珊说,“我就是例子啊。”

《年中国媒体人健康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媒体人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占到了83%,工作压力剧增,导致有60%的人超过晚上12点睡觉。互联网创业者、媒体人的不幸离世,也提醒着从业者对自身健康给予更多关注。

6月29日19点40分左右,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上,因疾病突发不幸去世,年仅34岁。金波在互联网行业从业多年,多名金波的同事证实,金波“工作比较拼,经常熬夜”。

有《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只有2.22%的互联网从业者没有出现明显健康变化,其中眼疾、颈椎病、容易困倦、身体素质下降等各项指标都接近或超过了50%。

互联网行业的焦虑日益剧增。

尽管互联网、it行业有着较高的薪酬,但从所有关键指标来看,互联网、it从业者的快乐程度都要低于平均水平。曾经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6%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表示,能看到职业发展的机会,低于其他行业的50%。

互联网、it从业者的.不开心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工作方面的压力。业绩考核、领导刁难、任务繁重、前景不明、行业变化过快等都容易引起从业者焦虑、紧张的心情,健康专家指出,长期的加班、熬夜等,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此为,除了工作上的压力,互联网、it从业者之所以不开心在于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大部分互联网、it从业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导致没有时间去拓展自己的交际圈,甚至连原有的交际圈都无法维持,逐渐萎缩。与友人、同学等特殊群体交流的减少,使得互联网、it从业者被孤立起来,成为大众眼中木讷的特殊群体。

而且,互联网、it从业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属于漂泊大军中的组成部分。远离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怀,独自生活,独自解决各种问题,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包围。

互联网人应学会自我减压。

通过跑步、打羽毛球、篮球等方式去给自己减压,有的去健身俱乐部办卡,利用一些健身器材进行锻炼。锻炼身体,不仅可以转移注意力起到减压的作用,也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但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找朋友聊聊天、倾诉一下,有压力,有苦衷,不要憋在心里。因此,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己信得过的兄弟姐妹等去聊聊天,沟通一下,在放松的同时,也许会找到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定期旅行,是一个可以让上班族放松,也可以见世面、开拓眼界的好方法。因此,每个月存一点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旅行也是一个不错的减压方法。

智者要事业不忘健康,愚者只顾赶路而不顾一切。健康专家提醒,只要平常多运动、健康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完全有可能避免因为工作过劳产生的各种问题。(赵越)。

附:互联网行业这些年的过劳死案例。

·9月4日,金山软件集团旗下游戏工作室《西山居》一名员工在北京公司办公室内猝死,该员工为西山居运营部员工,年仅25岁,死亡时正是工作时间。

·7月26日,华为旗下海思公司无线芯片开发部部长王劲突发昏迷,不幸于207月26日凌晨离世,享年42岁。

·12月13日,腾讯技术研发中心语音引擎组副组长李俊明在陪怀孕的妻子散步时猝死。知情者爆料,李俊明的死是因长期加班过劳导致。

·2016年5月18日,网易女编辑王雅珊因肝癌离世,年仅28岁。生前经常加班、熬夜。

·2016年6月29日,天涯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不幸离世,年仅34岁。多名金波的同事证实,金波“工作比较拼,经常熬夜”。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六

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

-->

-->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七

七月份,我们按照省老龄办的工作部署,采取开会座谈、基层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市优待老年人和老有所为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待老年人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在致力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把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当成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1月,市政府出台了《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优待规定》),并根据省优待规定,分别于9月和6月,两次对《优待规定》进行了修订完善,逐步扩大优待范围,提高优待标准。同时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财政按辖区内每位老年人1元的标准设立老年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老年事业;将老年人优待工作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落实到位,监督到位。在此基础上,各级老龄部门和涉老优待职能部门相继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为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老年人优待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一方面借助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优待规定》,通过电台节目“桑榆茶馆”、晚报专版“夕阳红”等大力宣扬优待老年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与市慈善总会办公室、电视台配合制作了一期关爱老年人的公益广告;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通过“老年法下乡”、“老年文艺汇演”等形式以及开展敬老模范村居、模范家庭,敬老好儿女、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关爱优待老年人和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主要做法。

1.发展养老事业,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一是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劳动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征缴力度,切实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共7478个,参保职工32.5万人,参保率达90%以上,其中,退休职工4.7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共1713个,参保职工7.7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18万人,全部按时足额领取养老保险金。农村养老保险从1991年开始实行,20全市共收农村养老保险费4100万元,比增长10.2%,共支出547万元,增长33.7%。二是在全市农村坚持开展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活动。目前,签订率已达到86%以上,兑现率达到95%以上,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另外,全市80%以上的村(居)将敬老养老纳入了村规民约,制定了具体的敬老措施和赡养老人的标准,规范了村民的敬老养老行为。三是实行了农民退休和养老补贴制度。全市共有900多个行政村实行了此项制度,少的每人每年100元,多的达5000元,近两年共为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1000多万元。各级还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养老基地,把一些荒山、荒滩和荒地无偿交给老年人开发经营,集体给予一定形式的帮助,收入归老年人所有。乳山市南黄镇南黄村建成养老基地,老年人自愿参加“老头队”,经营50多亩土地和150多亩速生林及育苗基地,每位老人年收入3000元左右。目前,全市已建农村养老基地320多处,有近万名老年人受益。四是建立了以市、县、镇三级财政供养为主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五保供养经费筹集难题。今年全市共有五保对象9736人,需五保供养经费1507.4万元,已全部纳入三级财政预算。五是大力发展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从开始,全市大力实施“星光计划”,投资1亿多元完成“星光老年之家”项目65个,总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从年开始,市政府加大了敬老院建设力度,市级投资1500万元,各市区配套1000万元,对64处敬老院全部进行改、扩、新建,目前已有29处完工,新增床位5000张,预计11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改扩建,基本满足五保对象愿进全进的需求。从2005年7月开始,我市开展了市属单位联系农村敬老院工作,64个市属单位分别联系1处敬老院。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联系基层、服务社会、关爱老人、改进作风的大事来抓,一年来共走访慰问敬老院260余次,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劳动100多次,为敬老院提供帮扶资金约70万元,各种慰问品折款约4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另外,市级财政为100周岁以上、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长寿补贴金,乳山市在此基础上每人每月加发50元。荣成市、文登市等市区还为100周岁以下的高龄老年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优待和补助。

2.实施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制度,努力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2005年,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共6668个,参保职工40.7万人,其中退休职工5.4万人。从6月起,我市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把参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50元,比国家、省标准均高出10元,目前全市农村参保人数共122万人,参保率达94.56%,全省最高,其中有21万农村老年人参保,全市9700多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此外,各市区还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将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城乡贫困老年人纳入其中,进一步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文登市2005年为城乡老年人补助大病医疗费用30多万元;环翠区将391名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为36人提供了大病医疗救助。另外,全市镇以上医院还普遍设立了老年门诊和老年人家庭病床,县以上医院对前来就医的老年人普遍免收挂号费,对彩超、b超、ct、脑电图、心电图、化验等检查项目以及住院费、诊疗费、治疗费均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减免。各级卫生部门还组织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3.狠抓优待规定贯彻落实,倡导全社会关爱优待老年人。省、市优待规定出台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市区、开发区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各项优待内容。在候车(船、飞机)室设置老年人专用座椅;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优先进站、检票、上下车(船、飞机);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半价乘坐公共汽车,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汽车;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有线电视初装费享受半价优惠;老年人免费使用收费公厕等。乳山市对持老年证乘坐出租车的老年人实行优惠: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半价,70周岁以上老年人2公里基本里程以内免费。全市所有收费公园对老年人免费开放,收费的体育健身场所以及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和文化宫、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一律对老年人实行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同时,我们还鼓励支持全市各类服务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商家关爱优待老年人活动,倡导商家对老年人实行优惠或免费服务,今年又为每个参与商家统一制作了“关爱老年人定点优惠服务单位”牌子,截至目前,参与此项活动的商家已超过百家,行业涉及钟表、眼镜、服装、干洗、布艺、摄影、理发、医疗、法律服务等各个方面,使全市老年人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了关爱和照顾。

4.做好老年维权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以来,市和各市区人大、政协先后两次对老年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视察。各级司法部门把《老年法》和《条例》列入普法计划,普遍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老年法律咨询服务站、维护老年人权益小组、涉老纠纷调解小组等老年法律服务组织。我们与司法部门联合为部分老年人发放了“法律援助卡”。各级法院(庭)对涉老案件都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和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原则,有效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几年来,我市涉老案件和赡养纠纷结案及调处率均达到96%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老龄问题和老龄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关注。有的单位和基层领导对老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关爱优待老年人的自觉性不高。二是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存有死角。一些公益窗口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执行优待规定打折扣,如老年人进入旅游景点应减免门票费用的待遇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个别公厕不执行有关老年人免费入厕的规定,一些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在水电暖等方面还没有或没有完全享受到优惠政策。

建议:一是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尊老敬老宣传教育活动,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营造贯彻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的良好环境。继续把贯彻落实老年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宣传计划,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纳入党校教育、中小学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之中;结合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敬老爱老先进典型;在报纸、电台、电视和刊物上办好老年人节目和老龄工作宣传栏目,做到刊物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形象,广播上有声音。二是建立健全党政主导、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有关涉老优待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强化行政的、社会的和舆论的监督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确保各优待服务场所、设施和窗口按照《优待规定》的要求,设置优待标识,落实优待内容。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可以通过政府划拨一部分、福利彩票或其它方式资助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的方式逐步增加对老年人优待工作的经费支持,大力开展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

二、老有所为情况。

(一)基本情况。

在我市41万老年人口中,约有70%都是低龄健康老人。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中许多人有知识、有经验、有潜力、有热情,也有很好的劳动习惯,不愿意赋闲在家,渴望发挥余热,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老有所为”已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需要。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珍惜老年人“壮心不已”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坚持“党政主导,老龄牵头,社会参与,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鼓励各市区从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本企业、本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形式,充实新内容,为老年人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把老年人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时空优势和年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调研情况看,我市目前共有老年知识分子1.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9%;有各类老年人才组织和团体216个;老年人常年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科技开发、教育、医疗、社会服务、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人数约27500人。这些老年人通过自发成立老年群众性组织、接受原单位和社会的聘用或者在涉老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使晚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提高了社会对老年人重要作用的认知度,而且推动了老龄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发挥老年人政治优势,引导参与中心工作。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的"需要,真正体现党政领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老有所为”工作,各级老龄组织和涉老职能部门都把“老有所为”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组织和动员广大老年人,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治安、宣传政策法规、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作用。市委、市政府为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英模的政治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20开始,对市区、乡镇领导班子进行年终考核时,在每个考核组里都配备了一位退休或退居二线的担任过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赋予他们充足的权力,鼓励老同志参政督查、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2005年进行《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的第二次修订时,市政府通过基层老龄组织在近4万老年人中开展了大型征求意见活动,使修订后的优待规定范围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维护了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充分发挥基层老党员的政治优势,在社区分别选派有文化、威信高、肯负责、有能力的老党员担任支部成员,参与社区工作,并定期组织辖区居民召开组织生活会、思想工作汇报会、民主评议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万多名老党员参与了村(居)组织的学习教育、发展党员、民意收集、卫生监督、社区服务、再就业、参政议政等活动,成为影响和带动村(居)服务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

(2)鼓励老年人投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我们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同时,坚持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为老年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有专长、有技能、有热情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接受原工作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聘任,为企业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让老经验服务于新发展。部分市区的工商部门为鼓励老年人自我创业,专门制定优惠政策,为持老年证创办、领办经济实体的老年人免去当年的工商管理费,大大增强了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的自觉意识。2005年,我们发动全市企业和商家在老年人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鼓励老年人争做政策宣传员、决策参议员、致富信息员、民情联络员,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民情信息,挖掘一条争资立项的线索,引荐一个外地投资意向。一年中,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老人共引进外地投资意向28个,提供合理化建议500多条,其中有80%已进行了成果转化,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宝贵财富。不少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还自发组成宣讲团,采取入户座谈、文艺说唱等形式,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科技知识和致富经验。

(3)支持老年人服务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各市区、各镇(办)以及青少年较多的村(居)老龄工作部门普遍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定期组织老年人为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知识培训、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我们还与市老干部局、老年体协、老年大学等涉老部门积极配合,大力加强“五老”骨干队伍建设,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老医学专家、老教育工作者、老艺术家们开展科技下乡、健康义诊、助学助教、文化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和谐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市按照全国、省老龄办关于开展“银龄行动”的工作意见,在全市首次启动了“银龄行动”,坚持就近、方便、可行、实效、自愿的原则,广泛动员老年知识分子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着手筹建老年人才数据库,为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银龄行动”储备和集中人才。此外,还有不少老年人自发成立群众性组织,发挥优势和专长,分别成立了老年治安巡逻队、老年劝导队、老年便民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种老年组织约280多个,活跃在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医疗机构、居民社区等地方,为城市建设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乳山市老年志愿者队伍,2005年5月成立以来,参与人数已迅速增至800人,他们通过开展维护社区治安、倡导公民遵守社会道德、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动,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4)建立“老有所为”激励机制,扩大宣传和影响。为充分调动广大老年人发挥余热,关注城市建设,奉献公益事业,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发现、培育、宣传典型,并通过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模范老人评选活动,大力表彰一批在“老有所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充分发挥好他们在“老有所为”活动中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去年我们同市委宣传部等六部门联合表彰了100名模范老人,今年计划再评选表彰“十大模范老人”。同时我们定期组织召开全市“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借助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去年老人节期间,我们与市人事局、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离退休人才专场交流会,为离退休人才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搭建一个人才供需的信息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良好愿望与缺乏参与平台的矛盾比较突出。调研显示,我市80%以上的离退休老干部渴望晚年发挥余热,但付诸实践的不足30%。二是城乡差别大。城市老年人的“老有所为”活动无论是在参与积极性、参与机会方面还是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上都明显好于农村。三是老年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比如医疗、卫生、法律等行业的退休者、工厂的退休技术工人以及政府部门的退休干部由于知识水平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社会关系较广,老有所为的机会明显大于其他老年人。社区中不少热情的“大爷”、“大妈”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理论功底薄弱、工作经验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有所为作用的完全发挥。

几点建议:“老有所为”是六个老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必须常抓不懈。一是要大力宣扬“老有所为”的重要意义,创造老年人参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开发老年资源和老年人自我开发的意识。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为老年人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和帮助,将“老有所为”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传授、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服务和自我服务等活动。二是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为重点,把“老有所为”落实到基层。基层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把“老有所为”作为基层老龄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使其成为基层老龄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城市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才档案,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农村基层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三是要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学”有机结合,以老年学校、老年学习班、老年活动基地等为载体,组织老年人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促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为。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八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撰写调查报告的人要进行实地考察,深入调研,才能写好自己的调查报告。下面是一份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这一群体组织不能不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其中存在的老年人的赡养现象更是越来越多的闯进现代人的思考中,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主要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随着他们的年老体衰,逐渐失去了依靠体力劳动为主的原有的家庭经济地位,已不能自给自足,同时他们大多数既没有社保也没有低保,仅仅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来度过晚年。而当面对经济落后,家庭贫穷,道德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时,他们往往连这仅有的依靠都得不到保证,由此导致了赡养问题已成了农村的一种社会问题。本文从赣南农村群众的老年人赡养法律意识现状切入,深入地从子女、社会和老年人自身三个维度透析了当地群众老年人赡养法律意识不强的制约因素,最后从道德法律制度层面提出了赡养老年人的建议和措施。

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容易忽视的社会群体。尽管社会在进步,但是,我们看到,无论在物质领域还是在精神领域,他们似乎都还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老年人赡养已经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凸显出来。赡养好老人,这不仅是为当代老年人造福,也是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通过调研,当前农村群众依法赡养老年人的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调研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籍,县、乡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组成的“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课来学习关于老年人赡养的法律知识。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其中还有5%的老年人会用法,与子女签订老人赡养协议。

(二)、似懂非懂型。在调研的120人中,有大约57%的.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对老年人赡养的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干部群众对法律一点都不知道,这种人占26%。这种类型的人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

1.子女经济紧张致使老年人赡养折扣。

对于以务农为生的子女来说,由于目前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多数农民收入不高,很多家庭难以承受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双重压力。在现代家庭中老年人已经失去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家庭赡养老人的质量大打折扣,这些人有的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有的自己生活都成问题,也根本无能力赡养自己的父母。

2.子女道德缺失造成老年人赡养丢弃。

随着老年人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降低、经济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家中的地位。由于农村传统的“分家”习俗,有的子女就以分家不公为由拒绝赡养义务,甚至将履行赡养义务与分得家产挂钩,强调“多分多赡养,少分少赡养,不分不赡养”;有的认为自己没有继承享用过“祖业”而不愿赡养父母;有的认为自己已成家立业,无需再依靠父母,因此对老人不闻不问,更谈不上赡养老人;有的外出打工长年不归,根本不管在家老人的事,老人又不知道子女的确切地址,即使打上官司,也只能使法院要么无法立案,要么判决后难以执行;甚至有的认为父母体弱多病,实属累赘负担,不仅不从物质、精神方面给予关照,而且还进行虐待、遗弃,致使老人有家难归。

3.子女责任不明产生老年人赡养推卸。

有的家庭子女多,经常为父母赡养问题相互扯皮,推卸责任。他们对老人实行“轮班坐庄”的赡养方式,老人像皮球似的被子女“踢来踢去”, 老人的生活都成问题,精神赡养就更谈不上。有的子女不顾老人的意愿,为显示“公平”,将二老拆散,一个儿子负担—个老人的生老死葬。一方面,“老来伴”却被自己的子女判了“离婚”,二老不仅生活上被子女当作累赘,精神上也相当孤独苦闷;另一方面,一方老人先死亡,另一方老人长寿,于是该子女觉得负担太大,吃了亏,就要求由两方共同供养,于是兄弟姐妹间闹意见,老人遭了殃,两方都不赡养。因而无法靠自己解决晚年的生活保障问题。以致“养儿无法防老”、“三个和尚没水喝”成为普遍现象。

1.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

绝大部分农村老人年轻时为了供子女上学、结婚、盖房,费尽了心血,没有为自己攒下任何养老的积蓄。而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又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只有靠子女赡养,在经济上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老人常常要看子女的脸色过日子。

2. 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

宣传不够深入,边远地区和许多单位还有死角;此外,对宣传贯彻该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再则,对在宣传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尚未进一步研究解决。这样,依法赡养老年人的意识必然不能深入的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3. 农村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欠缺.

这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和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法律对于违反该条款的行为的惩戒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尺度,特别是对不履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行为,很难用法律予以惩戒。另一方面,法律保护不到位,对老年人的特有权利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遗弃、虐待老人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1.老年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老年人法制观念淡薄,观念陈旧。有的老年人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更不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老年人不愿意诉诸法律,怕家丑外扬而忍气吞声。

2.分家不公酿成赡养苦果。

在子女成家后分家问题上,一些老人不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将家产全部分割给子女,自己今后的生活则完全由子女供养。有一些老人在处理诸如分家产、帮忙料理家务等事务中,或重子轻女,或重女轻子;或重小轻大,或重大轻小,从而导致子女对父母产生偏见,并把所得好处与赡养老人对等起来,形成多得好处多养老,少得好处少养老,不得好处不养老的格局。

必须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列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使这部法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解决农村老人赡养纠纷时,要多做说服教育工作,切勿草率处理,尽量促成当事人达成赡养共识,以减少社会治安隐患;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子女们认识到赡养老人的重要性,自觉自愿的对老年人进行赡养。同时,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对赡养老人做的好的要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赡养老人做的不好的要进行谴责,甚至处罚。通过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争当文明村民活动,增强全民的敬老养老意识,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只要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合理,农村完全能够从家庭养老过渡到合理的家庭与体制并重的养老。农村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农村人口享有更多更为平等的社会权利。但是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仍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还必须加大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通过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整合现有资源、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养老服务事业。通过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落实老有所医;通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服务,使农村老人获得就近就便的社会服务。

针对老人“大病等死”的窘境,建立专项的“大病扶助基金”,规定家庭和国家不同的出资比例,最大限度地实施人道主义,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当然,国家普惠式养老金只是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保障部分,仅靠这个还远不够,重要的还是将惠及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起来,制度性养老才是根本问题,才能让农村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

我国法律有着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应该是相互和谐的一对关系,它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对屡教不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节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并可选择典型案例,通过公开审判,公开宣判,以案讲法的形式使农村青年知晓赡养老人是自己的义务,从而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履行敬老养老义务的自觉性。

-->

-->

-->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九

空巢老人24人,占老龄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25%。根据凯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展开城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通知》(**办发【**】1号)精神及西门街道的相关要求,**社区居委认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

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

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

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十

为了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做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我们团队于20**年7月20日下午在唐山市会展广场,采用随即抽样的方式对广场上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因为老年人会在傍晚来广场上散步、乘凉,所以我们团队下午经过精心的准备,在五点左右来到广场,首先我们分成两队,安排两队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调查,然后我们开始了调查。在调查采访过程中我们随即对不同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既有退休前担任领导的也有退休之前是普通工人的,既有现在领取退休金的也有靠做小生意赚钱的。

我们的第一位采访者是一个退休的领导,之前在某局担任重要职位,现在退休和老伴在一起居住,因为有四千的退休金,所以生活比较富裕,两个子女已经工作,每逢周末都会看望老人,老人感到很幸福,对于现在的养老体制,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养老体制还尚不健全,但已经有所进步,并在不断完善,老人现在最担心的是身体健康问题,因为参加工作中过度劳累,颈椎不太好,老伴也有心脏病,所以比较多的时间用在疗养上,现在有了医疗保险补助,所以看病买药的压力也有所减轻,对于现在的生活总体上比较满意。之后还采访到一位老奶奶,现在正买水和饮料做点小生意,退休前在某公司是普通职工,退休了不愿意在家闲着,就和老伴在广场上卖饮料,一来打发时间,二来挣点钱,有四个子女,一个女儿和儿子在外地工作,两个在唐山本地上班,平日里在唐山的子女可以照顾老人,外地的子女只能年底回来一次,因为子女工作比较忙,所以现在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偶尔会感到一点孤独,因为自己的退休金比较少,所以生活比较简朴,因为身体不太好,高昂的`药费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担心的事情,感觉生活比原来有所改善,对当下生活评价一般。最后的一位采访者是从农村来的老人,因为儿子在唐山市里生活,老人在农闲的时候过来,正好赶上孙子放暑假,可以帮孙子做饭,照顾一下孙子,虽然老人已经年迈但身子还很硬朗,还有力气干活,所以不想在家休息,他说只要身体还干得动就自己挣钱,加上子女的帮助,生活还过得去,以后不打算进养老院,比较希望是居家养老,对于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

通过今天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的保障能使老年人的生活保持稳定,子女的照顾和身体健康问题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今天调查的地点是广场,所以大多是被采访者心态很好,他们大多是在闲暇之余来散步聊天,有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总体上对生活比较满意。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十一

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等遇到严峻挑战。12月15日,广西统计局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广西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健康和婚姻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来看,广西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良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是时下许多老年人关注的话题,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广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完全可以保证日常生活的占32.8%,基本健康的占48.8%,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占全部老年人口的81.6%,总体良好。

城市比乡村老年人口健康和基本健康高13.9个百分点,生活不能自理的低1.1个百分点。这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事业明显高于镇和乡村的体现。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率达9成。

社会养老保险为老年人口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据抽样调查资料,20广西60岁及以上人口中,参加由政府推行、面向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达88%(不包括商业保险)。

其中,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四种社会养老保险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占61%,镇和乡村主要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

医疗保险方面,年广西60岁及以上人口中,参加由政府推行的、面向城镇职工、城镇(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达98.2%(不包括商业保险),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基本达到全覆盖。城市老年人口主要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医疗保险,镇和乡村主要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多数。

老年人口以家庭养老为主。

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目前广西老年人口总体上仍以家庭养老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广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依靠社会保障金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占25.4%,与相比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的提高5.7个百分点,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提高0.9个百分点,这部分老年人晚年生活有了基本的`、稳定的经济来源。

据悉,广西已连续调整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5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035元,惠及全区186.8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老年人依靠各种社会保障金而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了。

城镇有配偶者多于乡村。

当年华老去,夫妻间相互依靠和照料是子女和社会无法替代的,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赡养、生活服务和身心健康方面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总体来看,男性有配偶者比女性高8.8个百分点,说明男性老年人离婚或丧偶后再婚者比女性多,此外城镇老年未婚者、丧偶者比重比乡村低,有配偶者比重高于乡村。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和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独居老人、“空巢”老年人增多。2015年广西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独居老年人的户数占23.1%,他们也是最需要社会关注,给予关怀和照顾的群体。

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篇十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字,听听老歌!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我们也笑了,笑得有点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乐。

和老人们谈谈心之后,我们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把爱付诸了实际行动,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动手干了起来。每个人都带着关爱的心,做着关爱的事,如给老人们晾衣服,晒被子,倒垃圾……有的给老人轻轻按摩,有的还帮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主动给一些老人喂起饭来,一口,两口……此刻的他们就像婴儿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里关怀,那幸福的笑脸,感动的泪水,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带来了一些欢笑。有讲笑话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小小的院子,带来大大的温暖。身体硬朗的张爷爷干脆还给我们伴起奏来,他拿出了搁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别有一番风味,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的久违的笑,很甜很美。

最后,我们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己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己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通过这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可以看出老人们其实很怕孤独,一点点的关爱都可以让他们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要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关爱他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老年人 最新 最新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12篇) 最新老年人调查报告总结(精选12篇)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4篇